征稿启事
联系我们
首
页
管
理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社科统计
资
讯
社科要闻
管理动态
社科动态
国际交流
成果平台
学科建设
社科人物
会议资讯
观
点
理论
哲学
教育
法学
政治
历史
经济
人文
管理
社会
常用速查
在线期刊
论文在线
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教育部直属高校“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座谈会举行
教育部党组召开2025年巡视工作会议暨第一轮巡视动员部署会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召开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怀进鹏出席北京市教育大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教育部负责人就《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答记者问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聚焦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 《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聚焦2025全国两会
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闭幕
以技术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平行会议观察
《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发布 共同开启教育数字化发展新征程
数字教育研究全球十大热点发布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体会议成功举办
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十场平行会议举行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第九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举行
打造数字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大舞台
二○二五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抢先看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推进会召开
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更新发布本科专业目录
推动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 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
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经费管理
成果奖励
学风建设
管理规章
管理软件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2025-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2025-03-12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5-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5-02-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5-02-21
教育部文件及通知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3-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征集202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通知
03-12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其他管理机构文件及通知
关于公布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2-03
关于公布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通知书挂号单的通知
11-07
关于召开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的通知
10-12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02-2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5年1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2-19
管理规章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7-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结项材料审核要点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有关规定
03-0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04-12
相关下载
教育部2025年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申请书下载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2025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申请评审书
02-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报告书
05-31
历年资料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年3月结项情况的通报
04-18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立项的通知
05-0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
05-09
通知公告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2-19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4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7-17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3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12-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六批经费的通知
02-23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四批经费的通知
01-05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三批经费的通知
10-31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二批经费的通知
09-06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2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一批经费的通知
06-20
教育部社科司关于下拨2021年度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第八批经费的通知
12-29
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2-27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11-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25
政策解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这十年:为人才助力,为创新加速
05-23
高校经费使用还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03-09
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03-09
高校科研“钱袋子”收放之道
03-06
通知公告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19届(2020年度)评选结果公示
07-07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的公示
03-04
关于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材料审核结果的公示
01-23
历次成果奖励
教育部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08-22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一等奖)
10-26
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名单(二等奖)
10-26
评奖成果
刘诗白:《现代财富论》
09-09
白重恩: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09-09
王俊豪:《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
09-09
重要文件和简报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07-0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教育系统评比表彰实施办法
11-06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05-31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
10-28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10-28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决定
10-28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
10-28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5期(总第58期)
10-17
学风委简报2016年第4期(总第57期)
10-17
学风动态
学位法出台,更好保障高校育才质量
06-11
完善学术剽窃认定标准 构建合理评判程序制度
11-06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10-24
学位法草案提交审议:用人工智能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或被撤销学位
08-29
以学术评价夯实哲学社会科学诚信基石
07-05
学术评价
改革评价制度 加快人才培养
03-11
本科人才培养,如何评价更合理
02-11
探索数智背景下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09-24
充分认识教育评价改革的战略价值
05-21
管理规章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04-06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
05-28
教育统计管理规定
08-30
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02-06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鉴定、结项和出版工作规程
01-26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08-28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
08-28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
08-28
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
02-27
《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
07-21
教育部要求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
03-24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全文
02-2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08-2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普及读物项目实施办法
06-1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实施办法
06-13
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办法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科研行为的意见
01-1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
01-11
管理软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20)发布
01-1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20)发布
12-1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9)发布
04-07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V2019 SP1)发布
02-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9)发布
01-1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2版补丁包)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8)发布
06-2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8)发布
05-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8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V2017)发布
03-01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7SP1版补丁包)发布
01-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 V2017)发布
12-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2)发布
05-24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3版补丁包)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SP1)发布
03-2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省级网络版 V2016)发布
03-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校级网络版2016SP2版补丁包)发布
03-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
项目申报系统
项目评审系统
项目中后期管理
社科要闻
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2025-05-06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快建设文化强国》
2025-04-16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2025-03-31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2025-03-24
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2025-03-07
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 两会内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5-03-06
建成教育强国需要怎么干
2025-03-05
建设教育强国的底气是什么
2025-03-05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
2025-01-13
社科动态
南京大学举行建校123周年庆祝大会
薪火相传铸荣光,奋楫扬帆再启航。5月20日,南京大学庆祝建校123周年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出席并作总结讲话,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作题为《传承百廿校史精神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 全力推进“第一个南大”建设实现新突破》的主题报告。
共谋人文学科发展前景 同担文化强国建设使命 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举行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九周年之日,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举行。近二百位知名学者齐聚苏州,共谋人文学科发展前景,同担文化强国建设使命。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开幕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出席开幕式。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焦捷分别发表开幕致辞。波兰前总理马雷克·贝尔卡、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由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主持。
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召开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在主楼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等出席会议,学会会长林蕙青主持会议。
新华社-清华大学共建研究院揭牌成立
清华大学新华国际传播研究院、清华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在主楼接待厅揭牌成立,标志着清华大学与新华社的战略合作再添新成果。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傅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出席活动。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主持活动。
教育强国建设舆论宣传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
近日,教育强国建设舆论宣传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光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发布
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武汉大学系列成果惊艳亮相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5月14日下午,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盛大开幕,武汉大学系列成果惊艳亮相。 在大会教育数字化成果展上,武汉大学的“启明星一号”卫星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和智能仿生鱼,吸引了中外来宾驻足参观。 武汉大学还承办了高等教育入校观摩活动,在校内精心设置两个现场观摩点。
最新
南京大学举行建校123周年庆祝大会
[05-21]
最新
清华大学成立两所研究院
[05-21]
最新
共谋人文学科发展前景 同担文化强国建设使命 首届中国人文学科年度发展大会举行
[05-19]
会议通知
· 2025年第十四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七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征文启事
· “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
· 2024年第十三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征文启事
· 第二十一届“心灵与机器”会议通知
· 2024年数学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会议动态
“科学与人文:纪念竺可桢诞辰135周年学术论坛”举行
第二届S3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研讨会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建院4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津举办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材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研讨会
北京大学召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学术研讨会
刑事执法司法配合制约体制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纪念刘泽华先生诞辰90周年 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研讨会南开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发布全球治理青年先锋行动倡议
“强国建设中的历史学科使命”论坛在南开举办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讨会举行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研讨会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振兴”研讨会举行
“大运河与中华文明: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活动举办
首届京津冀李大钊研究论坛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文化研究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语言文学系“礼学文献”中国古典学前沿论坛举行
2025年度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举行
首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在南开大学举行
南开大学举办第三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工商管理学科联盟论坛系列会议
山东大学联合主办第四届统一战线学论坛
观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
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是其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坚持正确二战史观 坚定捍卫历史正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英勇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第四,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 二战的胜利是人类正义力量的伟大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的象征,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曙光。正确看待二战历史,就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定捍卫历史正义。
儒家中和思想探源
说到中和思想,人们大多会想到《中庸》。实际上,在先秦两汉时期,论及“中和”的还有《周礼》《荀子》《春秋繁露》等经典,而《尚书》《诗经》《周易》《左传》等更是有大量论及“中”与“和”的表述。虽然诸子多言及“中和”,但总体上看,儒家谈论“中和”最多,“中和”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特色话语。 “中”字最初表示空间性的“中间”,后来才出现中德、中道等观念,赋予“中”以德性、智慧与本体等内涵。
求奇与重道——明代《荀子》评点的双向审视
文章的评点之作大量出现,尤其是在明万历之后,对先秦诸子散文的评点不断涌现且形式多样。其中,明代评点家对《荀子》的评点具有鲜明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首先,明代评点家认为《荀子》文章具有“奇”的美学特征。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主导方向和批评标准是温柔敦厚、中庸平和,表情达意强调含蓄委婉,而“奇”的审美特征较少受到关注。
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全面系统学习研究《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可以深刻领悟到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努力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努力开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不断健全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时代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九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复古以开新:朱熹对经典文献的重编
始终在于读书、穷理,也就是从古代经典文献入手,探寻圣贤本意。 重编经典文本 朱熹认为:“唯本文本意是求,则圣贤之指得矣。”(朱熹《答吕子约书》)宋人所见经典文献的文本,是经汉人厘定、转写的传本,并非孔子原本,会妨碍学者对于圣贤本意的探寻。于是,朱熹十分重视经典文献的文本,对其内容多有重新编排,以期呈现出符合圣贤本意的文本面貌。 先看五经类。
周邦维新:从西头遗址看周人兴起的关键历史阶段
所见商周遗存可从晚商发展至西周晚期,延续500余年未有间断。考古遗存与历史文献在时空上的对应,成为探索周人早期发展、西周建国及至衰落历程的一个重要路径。《诗经·大雅·文王》有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显示了周人早期发展中的“维新”使命,而考古学材料所反映的阶段性变化,就成为探索“维新”过程的重要条件。
提升涉外法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
如跨境司法执法协作、涉外法律服务、国际商事仲裁、法律教育与研究合作等。 涉外法治话语不仅承载着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论的表达功能,还肩负着向世界讲好中国涉外法治故事的传播使命,更是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的载体和工具。
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与巩固文化主体性这两个命题存在直接的逻辑关联——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核心工作。关于为什么以及如何在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中巩固文化主体性,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主体性理论、精神生产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中获得诸多启发,并以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理论支撑。 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唯物史观内涵 重建“人的主体性”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我是这样做学问的】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调查研究对于克服自身理论认识的局限性,从鲜活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对于促进经济学理论创新意义重大。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至今整整40年。这40年,我最初研究的方向是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等。进入21世纪后,在继续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主攻方向集中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创新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给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发展靠科技,科技发展靠人才,人才涌现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这为我们推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法治轨道上加强人工智能治理,构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治理框架,已成为我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历史性机遇的必然选择。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化,更好发挥法治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国际法史研究中的西方中心主义批判
国际法史研究蓬勃发展是国际法学界的新动向。历经20多年的发展,国际法学界围绕国际法史这一主题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学者群落,产出了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重塑了国际法的学术生态。对西方中心主义批判是国际法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学术政治的体现。以历史批判为着力点,有助于推进对当代国际法西方中心主义叙事结构、理论预设和价值偏好的反思和解构,进一步拓宽国际法的研究视域。
促进碳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创新
总书记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的致辞中表示,“中国将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完成这一重大目标任务,必须加快促进碳市场高质量发展,这既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更需要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制度创新。当前,我国碳市场建设仍面临市场机制效能发挥不太充分、国际规则对接不够顺畅等挑战。
面向“十五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自5年前我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目前,距离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还有5年,这也是“十五五”时期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以学科建设为牵引 东中西部协同创新育英才
成长、建功立业,成为当前东中西部高校协作亟须破解的关键问题。 以学科协同建设为牵引,夯实创新合作的战略基石。当前,国家战略需求与科技变革趋势正从供需两端同步重塑学科体系格局。在需求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空、低空、极地、深海等战略领域对关键学科提出更高要求,驱动传统学科革新升级。在供给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持续突破,催生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加速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思考
【光明青年论坛】 编者按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无论是面对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哲学思考始终在探究人类认知的边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技与人类未来关系的认知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视域,也促使哲学研究者们进一步反思人类的本质、人工智能的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近代早期意大利的古物学和古物文化
编者按 古物学是一门通过搜集和研究古代文物、手稿文献来探索过往风俗、制度、宗教和艺术等领域的学问。它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衰落,14—15世纪在意大利复兴,16世纪传播至西欧各国。同样研究过去,古物学与历史学的概念多有重合之处;不同的是,西方中世纪到近代早期的历史学写作多为编年史,古物学则以专题形式呈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各种面相以及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
理论
社会
经济
政治
人文
历史
哲学
法学
管理
教育
在线期刊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
道德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2024年第4期
会计与财务
2024年第2期
会计与财务
2024年第1期
[当代会计评论]
[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保障研究]
[会计与财务]
[评价与管理]
[公司治理]
[公共行政评论]
[比较经济体制研究]
[政治经济学评论]
[大珠三角论坛]
[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坛]
[西部经济学评论]
[农业经济与政策]
[跨国公司研究]
[国有经济研究]
[数量经济研究]
[金融学术动态]
[WTO与中国]
[世界经济评论]
[东部经济评论]
[价值与文化研究]
[伦理学与道德建设]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逻辑与认知]
[中国文字学报]
[中国英语教育]
[汉语史期刊]
[中国文学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学刊]
[文艺学新世纪]
[文艺美学研究]
[俄语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华侨华人研究]
[边疆考古研究]
[民商法研究]
[武汉大学国际法杂志]
[环境法]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论文在线
加强旁观者德育的实践路径探究——从电影《默杀》看校园欺凌的防治
2025-05-20
从孟子“升格”中窥其“以人为中心”及现世价值
2025-05-16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羡余否定结构“差点儿没VP”研究
2025-05-16
“只好”与“只得”对比分析
2025-05-13
嵩县方言调查研究
2025-05-13
常用查询
查询全国高校学校代码
查询学科代码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