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会议资讯 > 会议动态 > 文章详情
中国语言文学系“礼学文献”中国古典学前沿论坛举行
2025-04-25 作者:中国语言文学系 来源:北京大学

     2025年4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典学研究平台主办,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协办的“礼学文献”中国古典学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大雅堂115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省图书馆、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的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围绕礼学文献研究展开了深入研讨。

       论坛开幕式于4月19日上午举行,会议召集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郜同麟主持,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杜晓勤,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才,哲学系教授、礼学研究中心主任吴飞,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经学研究中心主任杜泽逊先后致辞。

     杜晓勤解释了会议主题的含义,并指出,礼学研究是近年学界的热点,而中国古典学是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自2017年来着力打造的贯通“三古”专业的学科建设平台,培养了一批经学研究人才,壮大了经学研究队伍。本次会议也是中国古典学系列会议,他希望与会老师能在贯通中国古典学的视野中研究经学与礼学。刘玉才指出,研究礼学需要贯通文、史、哲诸学科,将其置于中国古典学视野之下,他结合18日召开的《群经单疏古钞本丛刊》出版座谈会,认为经学研究应当植根于古籍整理工作,出经入史,多维交叉。吴飞谈道,自己虽然属于哲学系,但多年来从事礼学研究的过程中,与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诸多老师结成深厚友谊,对继续贯通文、史、哲进行礼学研究深有期待。杜泽逊认为,经学在大约2000年内是主流意识形态,礼学是经学色彩比较浓厚的部分,然而辛亥革命以来以礼学为代表的经学一度被边缘化,今天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召开礼学会议,无疑是经学重新走上正轨,作为“源头活水”、作为“根脉”回到中国人心中的强烈信号之一。

     开幕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贾海生,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关长龙,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长聘副教授吴国武,杜泽逊和吴飞围绕出土礼学文献、礼学文献校勘整理、礼学文献层级、礼学文献文本成立过程等重要议题作了报告。

     4月19日下午、20日上午的四场专题学术报告主题为“古礼考释”“礼学文献的辑佚与考证”“礼学的成立与阐释”“礼学文献的个案研究”,分别由贾海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锷、关长龙、江南大学副教授史应勇主持。20余位报告人、评议人聚焦于礼学和礼学文献的考证、辑佚、校勘及历时角度的礼学史梳理,具有极强的实证性,体现出目前礼学研究以文献为本位、侧重实证的研究方法。 20日上午,会议召集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杜以恒代表主办单位致闭幕辞。他表示,本次会议集聚了天时、地利、人和,与会学者来自文史哲各个院系,提交的论文视野宏阔、扎实可信,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杜以恒指出,本次论坛虽然已经闭幕,但礼学文献的研究热潮才刚刚开启。

e5f9ed35b30e4887ab05b702a4b353b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