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北京大学于2025年1月9日举办“习近平经济思想论坛”。论坛由教育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组、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月光厅举行,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初晓波主持。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务长王博,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王浦劬,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来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郝平表示,举办本次论坛是北京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他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研究团队以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为使命,深入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价值,为推动经济学理论创新贡献标志性成果。
王博表示,教育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作为国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重要工程,顾海良教授担任总召集人,北京大学与多所兄弟院校通力合作,组建了六个课题组,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时代意义,推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成果。他强调,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要注重学理化阐释,还需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总结新规律,揭示新特点,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王浦劬指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于2021年11月成立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系统研究和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学术平台。他期待课题组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积极探索组织创新和系统攻关,为党的经济理论创新提供深厚的学术支持。
孙来斌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系统总结,也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石,因此,课题组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特别指出,顾海良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带领北大政治经济学团队和多个高校协作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持。
专家主旨报告和发言环节由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组总召集人顾海良主持。顾海良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是教育部设立的重大专项课题,也是国家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的重大工程项目,对学科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入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历程、理论体系、思想来源、实践溯源与重要特征,要深入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广义政治经济学,按照立足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的要求,统筹协调、同步推进、集体攻关、培养人才,共同推出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教授张占斌作主旨报告。
林毅夫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明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其核心在于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推动地方因地制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发展不是资源的静态配置,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动态增长。在这一过程中,系统性市场失灵不可避免,需要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效市场”。
张占斌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突破。当前,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任务艰巨而紧迫,需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他强调,这一目标不仅关乎发展新质生产力,还需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最终保障改善民生,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邱海平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永穆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高惺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庆欣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孙蚌珠教授作主旨发言。
邱海平系统梳理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条件。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这一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实践与成功经验为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依据;中国共产党积累的丰富思想和经济理论则为其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同时,中国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新科技和新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外有益理论成果的借鉴,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学术积累,共同构成了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深厚底蕴与现实支撑。
蒋永穆表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他提出,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协同发展、健全制度安排,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平稳推进和高效落实。
周文认为,当前必须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他从多个角度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实现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新发展理念的深化,从社会主义阶段到新发展阶段的深化,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深化。
高惺惟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围绕发展这一逻辑主线,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及如何保障发展的关键问题。他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
常庆欣表示,习近平经济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统领。从方法论核心来看,“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方法论基本内容。从具体工作方法来看,习近平经济思想蕴含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多种具体方法论。
孙蚌珠指出,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要明确相互联系的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历史方位,从大历史观出发,探究百年变局下人类历史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独特特征;二是聚焦时代课题,围绕新时代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怎样发展经济,以及党如何领导经济展开探讨;三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包括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共同富裕目标;四是研究实现上述目标所需的制度保障、战略路径及系统集成问题;五是注重对实践问题进行学理性、规律性的科学解释,推动经验上升为理论。她进一步指出,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与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学术共同体的协作与开放性平台的支持,形成集体攻关的合力,为研究的持续推进注入动力。
下午为分论坛研讨,共分为两个主题。第一主题为“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由邱海平主持,北京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韩建新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王娜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徐佳君,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封世蓝、李亚伟,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助理教授尹俊、陈佳、吴文、张凯,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扬,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王怡颖,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曹蓓蓓等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研讨。第二主题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由蒋永穆主持。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瑾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教授,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生升教授,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少垒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贺大兴,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文武、张晓磊,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季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讲师张媔,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罗智红等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总结由孙蚌珠主持。在邱海平和蒋永穆分别进行小组主题总结后,孙蚌珠对会议进行了概括总结。她指出,本次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涵盖四场致辞、两场主旨报告以及六场主题发言。上午的报告与发言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与独到的研究视角;下午的讨论分为理论组和实践组,重点突出,各有侧重,取得了丰硕成果。她表示,本次会议的举办得益于教育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这一开放性品牌平台和各方面的支持,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并努力将其机制化、常态化,为思想的碰撞与研究的深入提供更优质的条件。她诚挚欢迎参会人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持续向前发展。
来自北京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会议和研讨。
“习近平经济思想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48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全体教职工会议
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举行
深化校际科研交流合作,促进文理学科交融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与相关院系赴中国传媒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交流
“建立有足够韧性的教育财政制度体系”主题论坛及平行专题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山东大学与中国国家版本馆座谈交流会举行
深化校际科研交流合作,促进文理学科交融发展 ——北大社会科学部与相关院系赴中国传媒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交流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5)暨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学术研讨会举行
清华大学举办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专题研讨班
北京大学教育教学年会举行
“新时代中国公共政策创新与国家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深圳论坛2024系列活动举行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2024年冬季工作会在深圳举行
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交流会在北大举行
吉林大学举办2024年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北京大学-中国银行欧盟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课题研讨会举行
第六届中国社会治理与发展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四川大学和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马英九基金会成功举办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举办2024年评刊会暨2025年选题论证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术研讨会举行
南开大学举行第六届全国科际法学论坛
“重证据实、科学断案与中华法治文明”首届学术研讨会举办
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二届北京大学全球政治经济论坛暨《世界体系论与中国》(修订本)出版座谈会举行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标准与认证工作委员会2024年会暨团体标准专题培训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5(第21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举办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论坛召开
山东大学举办第三届稷下国家治理高端论坛
“深化全民阅读,助力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伦敦举行
第七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在北大经济学院举行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举行
第五届清华港澳会讲举行
吉林大学召开“哲学教育与哲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新时代出版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AI时代中国古典学的挑战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纪念甲午战争1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年会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理论研讨会召开
第五届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2024(第17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第14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举办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年会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体系”理论研讨会召开
第二届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与实践论坛举办
第二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文、科技、经济的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办
第四届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024清华财经新闻论坛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举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实践与理论”——北京论坛(2024)国际关系分论坛举行
南开大学召开2024年党内法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政治学学科高质量发展与教材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大举行
2024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成功举办
“沉浸式传播视域下传统文化+虚拟现实的创新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中韩第十九届国家治理论坛“东亚地区的城乡治理:过去与未来”研讨会举行
第十届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法律与政策论坛召开
“中国红色文献档案资源库建设”学术研讨会举办
第四届中国国家制度研究论坛暨法治与改革论坛(2024)在浙江大学举行
第二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在南京开幕
清华大学出席第二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并共同发起“全球南方”智库合作联盟
“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秩序与人伦世界’哲学博士生论坛”举行
第十届中华文化论坛在京举行
2024现代治理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人民大学承办第二分论坛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24年年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2024清华国家形象论坛举行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开幕,北大承办分论坛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教育强国战略与人才发展论坛在浙大举行
“第十届中俄高级经济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自信·自觉·自主——纪念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40周年暨郑杭生先生逝世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行
“大数据与治理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世界古典学大会第六分论坛“儒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伦理对话”在北京开幕
第十二届范敬宜新闻教育奖颁奖仪式暨第十届新闻传播学科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座谈会举行
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高等学校文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调研项目启动会暨近代文学教材编写与教学研究论坛举行
“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4”在清华大学举行
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举行2024年管委会会议
创新时代与人类发展——北京论坛(2024)圆满闭幕
第五届“中国话语高端论坛”举行
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国际合作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南京大学召开
语言文字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
2024年索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索引学会学术年会在北京大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