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苍苍,儒风汤汤;永受嘉福,长乐未央!
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儒家思想的源头——山东曲阜尼山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代表,围绕“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主题,交流思想,贡献智慧。
“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今天,人类社会的种种风险和困境,可能与不同文明之间无法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有关。”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学典坦言,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承认一个前提,这就是: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来面目,承认并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才能实现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才能真正消弭国际冲突根源,走出结伴共赢的新路。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论坛认为,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智慧、贡献,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更具现实意义。
在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所研究员余秉颐和安徽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良琼看来,世界各种文明体系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形成全球性的不同文明体系相互包容、交流互鉴的局面。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相互包容,实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所必需。提倡文明包容,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这一点已经被历史所证实,而且将继续被人类文明建设的实践所证实。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副主任刘廷善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专注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己任,广泛凝聚国内外儒学研究高端资源,以实际行动答好文明交流互鉴必答题,以开放姿态讲好中国故事,逐渐成为全球多元文明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
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顾问兼翻译研究中心主任其米德策耶认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多样文明,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只有保持全球文明多样性、包容性,全球才能丰富多彩,文明才能焕发新活力,文明才能达到“天下大同”,才能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意盎然。
“全人类共同价值感召力日益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应对日益增多且复杂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提出的,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正体现出全人类在解决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上的价值诉求。”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会停留在观念层面。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它正在具体地转化为一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体现于越来越多的国际公共政策领域。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感召力日益增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不断汇聚,推动全人类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价值指向,更是一种现实选择、迫切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宣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更长远的意义则是告别“普世价值观”的虚伪,追求人类共同价值观。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存光认为,如果说人们美善的品行、正确的行为方式和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与人类文明秩序一定是由优良的文化价值观来引导、规范和调节的话,那么,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无疑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们可以激励和引领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凝聚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根基。而从文明对话的意义上来讲,作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确乎可以构成不同文明之间展开平等对话、进行交流互鉴的重要价值基石。
与会专家认为,本届论坛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聚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必将进一步凝聚精神共识,增进理解信任,奏响人类文明对话新的乐章。
“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强劲思想动力”
“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和为贵的价值观、天下大同的理念等是指导人类解决当下世界乱象、走出人类发展生存困境的重要门径。”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创新举办的重要分论坛——尼山世界儒学高峰论坛上,王学典做出如上表示。
专家们认为,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影响,当今也应该发挥其独特的现代价值,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强劲的思想动力。
论坛上发布的“近十年来儒学发展状况”指出,儒学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挖掘阐释其中蕴含的仁爱、仁政和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做好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是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进一步推动着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儒学所提倡的和平、包容、自强、创新、仁爱等理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现实意义。我们应当进一步传承、弘扬和发展儒学,使它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尼山世界儒学高峰论坛闭幕式上发布了《世界儒学尼山倡议》。倡议提出,我们希望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好,而不是陷入黑暗的泥沼。我们要自强不息,革故鼎新,才能创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美好明天。
“中国始终坚持和谐、和睦、和平的理念,坚持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追求‘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说,中国将和平理念熔铸于基因血脉中,进而全面外化在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实际行动之中。我们希望与世界各国朋友一道,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构建更加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举办这次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既是对以往交流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也有着高度的现实关切和深刻的当代意义。”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更加需要我们从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各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在包容“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尊重“差异”中谋求“大同”,以此来破解“古今中西之争”,探索治世之良方。
第二届“中共党报党刊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首届“亚太营销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开幕
浙江大学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出版座谈会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文明·科技·共同价值——亚洲的愿景 “南京论坛2023”今日在南京大学开幕
山东社科论坛2023——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举行
首届中国古代史青年学者论坛暨中国史学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新书出版座谈会暨区域治理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第六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
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2023年学术年会暨“东方国家现代化道路”国际论坛举行
“元代国家与多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中国元史研究会年会”在津召开
古文字工程专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暨2023年年中工作推进会召开
2023年东北六校校长论坛在吉林大学举行
“‘一带一路’十年:进展与展望”国际研讨会暨《“一带一路”十年答卷》丛书(8本9大语种)及合编本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南京大学主办第五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论坛
庆祝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
武汉大学“中国之治县域实践”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举行
第十三届“国际华商·清华论坛”举办
“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研讨会暨首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30人论坛召开
第七届中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展论坛在线举行
2023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2023国际货币论坛举行 专家热议“高水平开放与区域合作”
“国学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暨全国高校国学机构负责人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召开“共同富裕的政策创新与国际比较”研讨会
第十五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与创新论坛在清华召开
第四届未名语文教育论坛暨《2023年中国语文教育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统计论坛举办
清华大学承办2023两岸青年峰会科教分论坛
首届全国统计与数据科学联合会议在京举行
“恢复中美学术交流:双向国际会议”项目第一阶段会议在北京大学举行
全球生态文明智库高峰论坛举行
2023中国金融学术年会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举行
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和学术研讨会召开
全国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召开
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举办第二期工作坊
北京大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
《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5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二届21世纪马克思主义高峰论坛隆重举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专题座谈会南开举行
纪念何东昌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端研讨会
第二届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专题研讨会南开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研讨会
京津冀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南开举行
“钱理群学术思想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探索中国世界史研究与写作的新思路”研讨会暨《新世界史纲要》新书发布会在北大举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新书发布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2023年高等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研讨会南开举行
"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24届年会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
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国家形象塑造”研讨会
“国企改革回顾与展望”座谈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举办社会科学高质量人才培养研讨会
"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座谈会在南京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专题研讨会举行
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主办“治理创新: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南京大学第三届终身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未来人才培养与中国式书院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亚洲大学联盟2023年年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的未来”国际研讨会暨报告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讨会暨北京大学第二届访问学者、进修教师学术论坛举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第六届UIBE国际政治经济高端论坛
第五届泰山高层论坛暨“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智慧”理论研讨会举行
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
第八届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第三次会议暨第四届中国应用经济学年会(2023)召开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第15届东亚文化交涉学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南开举办
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峰论坛(2023)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结项评审会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讨会成功举办
第四届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举行
“全球格局下的中国高等教育”论坛在北大举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面向未来的全球广告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2023中欧人文艺术教育论坛在南京举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研究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高端论坛举行
第五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第五届“中国周边传播战略论坛”首次落地海疆 校台企共同发起“周边传播共同体”
2023中国青年政治人论坛主论坛暨开幕式在北京大学举行
第25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举行
“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发展”国际理论研讨会暨《国际社会眼中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图书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首届“中国应用伦理与职业道德发展论坛” 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