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发起的北大深圳论坛2025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活力”,来自经济、科技、国际关系等领域的五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与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齐聚一堂,分析宏观经济,畅谈科技创新,解读国际形势,纵论改革发展。
论坛现场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致开幕辞并主持论坛。他表示,在全球政治经济剧烈动荡而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突破的背景下,北大深圳论坛2025的举办可谓正当其时。他指出,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活力”,其中的两个关键词是“改革”和“创新”。“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不仅是40多年来中国成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突破困境、继续增长的基本动力。他相信来自经济、科技、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和当前热点话题的主旨演讲,将为社会公众提供深刻的思想洞见,带去更多的未来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张锦在题为“AI4S: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之路”的主旨演讲中,从“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基础研究的路径与困境”“AI4S:基础研究的加速器”“AI4S:中国之路的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作了分享。他指出,AI4S(AI for Science)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和加速科学研究,从而提高研究效率并推动新的科学发现的一种跨学科应用。我国可以在算力、模型、数据、场景等四个方面持续探索,着力解决好科学研究的数智化转型、构建平台科研模式、开展交叉型人才培养等三个关键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道路,促进人类社会千行万业的发展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题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主旨演讲中,通过分析今年一到二月中国的宏观经济,指出宏观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稳中有进,但仍存在严重依赖外需、居民消费不理想、民间投资不振等问题。他强调,面对未来依然严峻的挑战,货币政策需要在宏观上转向以管理流动性为中心;在微观上,实现银行等中介机构的转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关于AI向各个领域迅速渗透问题,我们必须发挥制度优势,通过全面的社会政策,大力促进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同时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题为“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世界百年大变局的关键变量,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大国博弈角逐的主战场,重塑各国竞争力消长和全球竞争格局。我国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关口,迫切要求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表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他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在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新机遇、新挑战”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当前“不确定的新常态”,指出过去已有知识存在巨大盲区与局限,必须学会适应不确定的新时境。他指出,新的周期与风口带来新机遇——中国与外部世界深度融合;同时,新常态也带来了新挑战——中国在海外利益维护、硬实力、软实力等方面仍存短板。他强调,大国之间的竞争“胜负在内不在外”,作为全球大国在承受荣光的同时更需要保持韧性,不断提升自己。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原副理事长卢迈在题为“投资于人——从农村儿童早期做起”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投资于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高质量人口能为市场经济和知识科技提供核心驱动力。他详细介绍了中国人力资本开发的现状,并指出中国政府历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通过一系列举措,为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儿童早期是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投资于人”应该从农村儿童早期做起,通过改善营养、提供科学早教、加强政府和社会支持,促进“幼有所育”,加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国家人力资本积累,从而推动社会公平、人口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北大深圳论坛”创办于2007年,既是北大服务社会、贡献思想的平台,也是深圳吸收前沿思想、探索实践路径的舞台。近年来,论坛先后围绕“十四五”规划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中国经济:新形势、新发展”“科技创造未来,改革引领发展”等多个主题,邀请了谢伏瞻、毕井泉、易纲、金立群、陈德铭、龙永图、张晓强、黄奇帆、朱民等政策制订者和中央部委领导人,林毅夫、白春礼、周其仁、樊纲、刘伟、贾庆国、黄益平等经济学家和科学家分享观点和见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已成为深圳市一年一度的高端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