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理论研讨会”举行。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华辉,中国金融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波,中国金融出版社资深编辑、《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责任编辑王君,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
张东刚表示,新形势下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有效破解资本市场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以其独特的视角聚焦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系统构建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框架,充分凝结了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展望的深刻思考,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理论研究树立起一道学术标杆,为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期待各位专家学者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碰撞思想、凝聚共识,筑牢理论之基、为资本市场发展聚智,夯实学科之本、为资本市场发展聚能,广培人才之源、为资本市场发展聚力。
杨华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被提升到战略高度。从证券行业视角出发,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可从“以注册制改革深化为引擎、以‘五篇大文章’为战略坐标、以高水平开放为路径、以法治化建设为基石”四个方向发力,共同驱动实现资本市场向创新服务型市场转型升级。他表示,资本市场改革永不止步,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必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关键性支撑。
陈波表示,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近70年来,与中国人民大学保持长期紧密合作。《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全书约350万字,收录吴晓求教授18年间的学术成果,涉及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等重大议题,以及金融改革、市场开放、金融强国建设等方面的开创性见解。期待与更多专家学者建立、保持合作关系,传播金融学术最新动态。
王君表示,《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收录了吴晓求教授18年间的388篇学术与评论文章,系统展现其在资本市场研究中的深刻洞察。该书聚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探讨金融结构、金融强国等关键议题,也涵盖对宏观经济与高等教育的独到见解。
吴晓求表示,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关键角色,如何推进其改革与发展是重要研究主题。中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金融结构性的变革,资本市场定位要由融资的市场向投资的市场转变。希望《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为完善市场机制、保护投资者权益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构建更具活力的现代金融体系。
在专家研讨环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丁志杰,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吴卫星,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瞿强等学者围绕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敏主持。
《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逻辑》(十卷本)由我国金融学家吴晓求教授撰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的系统总结与前瞻思考。全书共350万字,收录吴晓求2007至2024年的学术论文、评论文章、专业演讲和重要访谈,集中展现其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金融结构、金融风险与监管等问题的深刻洞察,勾勒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理论脉络,为中国资本市场未来改革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