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口号仅仅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局限在语音(普通话)、文字(规范字)两方面,但新时期以来的社会实践已对规范化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用系统观念统摄语言文字规范化”即是要以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开放性来提升规范化的层...[详细]
由于《名义》在收录义项时删繁就简,部分义项由于误删或脱字而失去常态,成了假义项,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某些义项与其字头相同。本文以《名义》实例分析,说明了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详细]
“乔”字本义具有“高”和“曲”两方面的意义特征。其意义引申及构字时的意义变化分别在这两个特征方向上进行。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两个方向上的意义变化的结果又使“乔”的意义趋向了贬义。[详细]
根据有关史料考证了顾野王的生平及著述情况。其中特别提到《玉篇》写作和成书的年代,对顾野王的著述情况进行了考证。同时对顾野王多方面的成就也作了介绍。[详细]
本文通过对《左传》中关于诚信观念记载的穷尽爬梳分析,论证了许慎“人言为信”的“信”字说解的合理性:“信”的概念在《左传》中的提出,总有“人言”作为背景或照应;言而当信的观念在《左传》时代不但非常流行,而且绝对主流;人言当信的观念在《左传...[详细]
应用甲骨卜辞断代研究方法,重构中国商末的年历表;分析宾组卜辞的月食记录,以及土方战争、工方战争的记录,应用甲骨文微细断代方法,对商王武丁在位的末期进行年代学的重构。[详细]
通过对重文与正篆的关系、重文系统各类别的关系、重文的呈现方式、《说文》重文的聚合类型等问题的研究,指出:《说文》重文的著录和分布形式,可以看作是对编者当时的汉字使用规范观念的一种呈现:重文的贮存和分布形式是一种表层结构,而编者当时的汉字...[详细]
本文试以《说文解字》为基础,根据汉字谐声系统的整体关系,对汉字的部分写生偏旁加以补正。[详细]
在汉字简化的过程中,为了笔画的简省,经常造成形声字声旁的混同。而这些混同的声旁,其表音功能的强弱有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表音的精确度和表音的系统性上。有些形声字简化的“类声旁”已经完全不能表音,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说,实际上已经...[详细]
汉字的表意特性,使汉字成为“视觉意象”的符号。它的构形相对于线线结构的音素文字而言,是一种立体的结构,因而所储存的信息便于通过视觉和大脑进行丰富的联想或者直观的想象,从而使汉字形体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同时具备了多方面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汉字...[详细]
将汉语标准化过程中汉字的个性形式及其历史定型化,对于数字化时代的汉语文字学习与传播,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汉语文字信息化,就其实质来说,是文字形体本身跟传播呈现形式之间联系实现分离的过程。关于结构分析问题,除了独体的象形一般不能再进行分析...[详细]
本文对3500个常用字中的形声字声符表音度进行了定量测试。结果表明,其中有72.1%的字具有声音信息。在这一基础之上,同时结合在常用字范围内影响声符表音的各种复杂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利用声符进行识字教学提出若干设想。[详细]
古文字字库建设与古文字研究手段现代化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面临的一次新机遇和新挑战,也可以说是古文字研究与当代信息化社会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试以“?”和“怕”为例,指出理想的古文字字库应载明字库中各字的本字本义,且应揭示古今...[详细]
现代韩国汉字音和普通话都是跟中古汉语声母、韵母体系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的,基本上能找到中古汉语和现代韩国汉字音以及中古汉语和普通话的声母、韵母的对应规律。但也有很多例外反映的例子,例外的反映当中最容易看到的是由于字体的相似而出现的不规则的反...[详细]
文章分析了古玺文字中的省简字,特别是单字省简的类型,以期为现代汉字的简化和整理提供借鉴。[详细]
买地券是指汉代主要是东汉以来随葬的一种反映土地私有权及其观念的文书,它模拟土地买卖证券形式,随葬于墓中,象征死后仍需要土地。镇墓文是指用朱砂写在镇墓陶瓶陶罐上的解殃文辞,目的主要是为世上生人除殃祈福,为地下死者解适祛过,免再受罚作之苦;...[详细]
贝是商周早期金文中常见的赏赐物品。学术界一直以来认为贝是作为货币,具有财富意义而被赏赐。但是贝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地位聚讼不已,故而有必要对作为赏赐物的贝的真正内涵作一番探求。[详细]
本文讨论了汉字的一种特殊表音现象,即合体字各部件的读音分别与整字的声、韵相同或类似。也就是说合体字部件的声、韵组合能够得到近似甚至同于整字的读音。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作“会声”。在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石鼓文为对象,就会声现象进行了调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