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出土于新疆喀什地区的群艾山亚和恰木萨克古墓地的5例晋唐时期成年个体颅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的研究。两组颅骨的形态学特征表明,其与欧洲人种中的地中海类型最为接近,此外,其中1例个体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颅骨人工变形,为研究该地区古代居民特殊的风...[详细]
本文就稻作技术传入日本列岛的路线,以一个日本考古学者的眼光,从分析日本列岛稻作传入时期的各种考古学资料入手,并结合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的有关资料,提出了水稻耕作技术体系是由中国的江南地区经山东半岛或辽东半岛,再经由朝鲜半岛的南部向东传入日...[详细]
本文讨论楼兰故城遗址及尼雅遗址出土汉文与?卢文书之分类、年代等问题,由此指出二地文书之差异,其中蕴涵之意,表明楼兰所存在的“简纸并用”时代以及造纸技术向西传播问题。根据现在考古发现的情况,尚不能断定造纸术传播到楼兰以西地区的时间,但是可以...[详细]
本文通过对辽代契丹贵族墓葬诸要素的排比分析,结合文献将辽代契丹贵族的丧葬习俗总结为6个主要方面,即在堪舆思想的指导下营建家族墓地;墓室多为东南向的仿地面建筑;孝悌思想影响下的尸骨葬式;以金属网络等特殊葬具装殓尸骨;经常使用殉牲;厚葬普遍。...[详细]
对嫩江流域经过正式发掘或清理的昂昂溪、二克浅、靶山、傲包山、小拉哈、胜利三队一号、黄家围子等七处遗址和墓地的出土材料逐一进行了分析,将出自这些遗址中有明确层位关系或共存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昂昂溪文化"、"靶山...[详细]
本文研究了三个问题:一是玉皇庙文化的内涵。它不应当包括河北延庆西拨子、平泉东南沟和辽宁凌源五道河子遗存,西拨子是与夏家店上层文化有关的一种遗存,东南沟是夏家店上层文化的一个类型、五道河子遗址是曲刃剑文化末期玉皇庙文化在冀北结束后向北传播...[详细]
文章对于以往所谓的“鹤嘴斧”的类型、年代与起源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指出所谓的“鹤嘴斧” 实际上包含了鹤嘴斧、双刃斧、双头锤、锤斧、双头啄、镐六种不同的器物,应对其加以区分,并给予不同命名。这些器物流行的年代不尽相同,并有着各自不同的起...[详细]
老牛坡类型文化遗存是目前关中东部地区新公布的一批较丰富的夏代考古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该地区的夏代文化遗存再作探讨,同意老牛坡类型的命名,并指出其早晚两期遗存是连续发展的,时代与二里头文化一二期相当,初步推测老牛坡类型可能与文献记载的...[详细]
本文通过对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上的岳石文化遗存进行年代学研究,建立了胶东半岛上岳石文化的编年序列;通过对比胶东和辽东两半岛上的岳石文化遗存,对辽东半岛上与岳石文化相似遗存的性质以及与岳石文化相关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意见。本文指出...[详细]
既往考古学者在通过考察“迁移模式”、“居住形式”和“畜牧生计”等方面来判定游牧性质遗存时存在某种机械性。实际上,近现代和历史上的中国北方游牧民绝非纯而又纯的游牧社会,因时因地,有可能存在定居和其他生计方式,需要具体分析。本文认为,游牧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