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人类对自然界完全无所知状况下产生的“恐惧”,与对自然界有所知甚至知之较多之后所产生 的“敬畏”加以区别。敬畏自然并不一定导致无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正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感 产生了研究自然的冲动和动力。人不能完全地无所敬...[详细]
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都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双重遮蔽。要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自然成 为真正的自然,人与自然得以双重显现,就必须从传统中心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完成从“中心论”到“和谐共 生论”的范式转变! “和谐共生论”着眼于共生理念、可持...[详细]
要建设具有高水平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实现思维方式和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从机械论思维方式走向系统思维方式;从“控制自然”走向“尊重自然”;从物质享乐主义的“物质至上”价值观走向“精 神至上”价值观;从“增长至上”的发展观走向科学的...[详细]
权利问题是现代生命伦理中的基本问题,以权利为基础的权利伦理理论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基 石。在协调和缓解生命伦理中的权利紧张与权利冲突以及构建生命伦理学中的权利伦理理论时,文章提出以下基 本立场:生命伦理中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公益论是权利论的...[详细]
文章以美国哲学家约翰?赛尔(John Searle)提出的对社会本体问题的观点为主要依据,分析现实社会 中本体的种类以及本体地位的获得。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几种不同虚拟环境的本体性质及其与现实社会本体的关 系,进而论述虚拟环境中本体地位如何建立与辨别[详细]
进化论与物理理论有根本差异,进化过程是非决定过程,进化论虽然不一定是目的论,却可以很容易 地采用目的论形式。这些表明,进化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科学的定义,正是这些特征使得 进化论可以很容易推广运用于生物学领域之外,不过我们只...[详细]
现时代的人工智能由于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停留在功能操作层面,而没有人所特有的意向状态。文章 在总结现当代意向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意向性理论可以为今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向。[详细]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认知转向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协调发展的,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已不再是人工智 能的本质问题,而是关于人的意向性问题,概念框架问题,语境问题以及日常化认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 于人工智能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的解决。[详细]
语境的结构是指相对于语言符号的语境系统的各种组成因素及其在制约语言的程度上的顺序和它 们的组合方式。基于对语言社会性文化性的认识,语境系统就是多维的动态结构模式;而语境结构的静态理论模 型,在总体上就应当是具有多个角度、层次和层面的三个基本...[详细]
依据不同时期所形成的自然科学背后之形而上学基础及其方法论策略的不同,我们将牛顿物理学及 其机器世界观视为“第一种科学”,量子论、生态学及其有机世界观视为“第二种科学”,而心身医学、习性进化论、 综合生态学因其主张心身统一、习性进化和个体价值...[详细]
在哲学领域,特别是科学哲学领域,社会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成为极为时髦的哲学 话语:知识的建构、技术的建构、权力的建构??,如何理解建构主义呢? 文章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验主义、后现代 主义角度给以分析,揭示建构主义的内涵。[详细]
文章以“产后热”案例分析为例,探讨了医学研究中假说生成和演化的基础及逻辑性,重新评估了经 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波普尔所强调的假说形成的非经验性、非逻辑性观点过于极端,与经验 科学中实际科研工作进展不相符合。分析表明,至少在医...[详细]
库恩科学观的局限:库恩理论是单门学科的、历史纵向的科学发展模式,不能说明多门学科的集中革命,更难解释现代科学及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详细]
马尔库塞深刻分析了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弊病,从科学技术对人的爱欲的压抑和 对人的批判理性的压抑两个方面对科学技术采取了否定性和激进的批判态度,从而试图建立一种人的理想解放之 路???审美拯救,这条思路虽然美好但却充满梦幻色彩与...[详细]
技术具有二重性,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技术本身所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也是技术 异化的不同根源。前者决定了技术异化(主要指生态环境的恶化)的必然性和不可消除性,后者则决定着技术异化 的人为性及可控性。对克服技术异化的现实路径我们应当...[详细]
文章探讨了汉斯?约纳斯的技术观与伦理观的关系,指出在传统社会,技术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因 而人的伦理行为遵循此时此地的原则;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影响超越时空,因此人类应实行远距离的责 任伦理。[详细]
文章以技术人性化为讨论的中心,分析了它的内涵与背景,发展的趋势,以及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等问题。[详细]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失衡、社会失谐、人心失安。要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发展人性化技术。人性化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对人的生存环境、生存价值和尊严 的终极关怀,是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人与...[详细]
亚里士多德技术制作四因说思想是存在的,包括技术制作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四个方 面。论文探讨了亚里士多德技术制作四因说的基本内容,并作了简要的评论。[详细]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 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 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详细]
民国时期,我国科技译名统一工作极为迫切。中国科学社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大成就。 文章从三阶段介绍它从1915年到1949年间所做的科技译名统一工作:第一阶段,独立工作;第二阶段,参与科学名 词审查会的工作;第三阶段,参与大学院译名统一委员会和...[详细]
近代中国从西方输入近代科学方法始于维新派,他们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均进行了一定 程度的传播和运用。但总的看来,只有逻辑方法的引进比较系统全面,而且这些方法基本上还没有直接应用到科 学研究之中,然而其开创之功与思想启蒙意义不可低估。[详细]
梁启超任职清华国学院导师期间,完成著作并讲授《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其中他首次确立“自 然科学史”的地位,明确“自然科学史”与中国文化专史、学术思想史以及哲学史、史学史、社会科学史研究的层级关 系,沟通科学、技术与新史学的内在联系。在明...[详细]
兴起于二战后的公众理解科学(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PUS)在现时代的突出涵义为:帮助公 众理解科学知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同时,促进公众与科学的沟通交流与平等对话,推动公众参与科学决 策。公众理解研究(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R...[详细]
深入分析高技术企业的形成机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实践价值。文章认 为,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高技术企业是简单的生成元通过迭代而形成的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复杂有序系统。 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文章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了高技术企业...[详细]
在今后的区域竞争中,东北老工业基地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 新必须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相结合,和主导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相结合,和区 域创新体系的建立相结合,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和...[详细]
中西医学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相同,便有了结合的基础;相异,才有了结合的必要。中西医 结合首先应当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其理论与实践都离不开对结合要素的科学把握。在哲学视野里,整体论 与还原论、察同性与察异性、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主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