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对于何谓"道德低效"的理解持"忠实取向"和"自由取向",两者的缺陷在于对知行的分割理解,而亚里士多德的品格训练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出了一种认识和评价道德教育效果的"创造取向",即通过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详细]
确定问题测验(DIT)是科尔伯格的学生莱斯特提出的用来研究道德判断发展的一种心理测验方法。近30年来,该测验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四成分模型理论,这是对人的道德心理结构所做的深入分析,对理解人的道德行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详细]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详细]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道德发展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校的道德文化、学校的精神气质直接作用于儿童的道德精神的形成。因此,学校整体上必须是一个道德结构,必须是道德性的机构。学校教育中的各种不道德性是道德教育失去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塑造学校的道德文...[详细]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对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学校德育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以往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批判,认为这样一种模式化研究反映了人类思维"简化"的陋习,以及学科化的研究取向,不利于深入揭示学校德育的复杂性和多样...[详细]
目前小学生处在价值多元时代,如何培养他们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是重要的德育课题。本文首先对对比教育法和价值澄清法两种德育方法进行理论上的比较,认为两者都有道德选择、判断程序,只是在价值导向、道德自主性、德育目的上存在区别;然后用两种方法作教...[详细]
本文从道德自我的起源出发,进行了中西比较分析,提出了道德自我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学校道德自我研究的本土化趋势。[详细]
韩国重视学校德育,尤其是中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把德育作为塑造民族灵魂的重要渠道。韩国学校的德育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并且深受中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文章对韩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希望...[详细]
自由民主的政治哲学是西方主流的政治哲学。本文根据自由民主政治哲学的一些观点来探讨关于教育理念的一些基本问题。一个社会的自由民主必须从课堂做起,从家庭做起。我国当前的一些热点教育问题都隐含着违背自由和民主精神的教育理念。教育的创新最后应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