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徽学

徽学

徽学[2003年第1期]

  • 徽学

    • (鲍恒)·凌廷堪《燕乐考原》与词乐研究

      《燕乐考原》一书开创了词乐研究的先河,在词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燕乐考原》一书关于燕乐的性质以及燕乐二十八调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指出其成就主要有三:一是初步理清了燕乐的性质和来源;二是弄清了燕乐是不同于中国古乐的别一...[详细]

    • (卞利)·20世纪徽学研究回顾

      论文对20世纪徽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按照徽学研究发展的逻辑联系,将20世纪徽学研究发展的历程划分三大历史阶段,即1907至1949年的第一阶段--徽学研究的萌芽和发端阶段;1949年至1976年文革结束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又细分为1949-1...[详细]

    • (曹天生,张琨)·王茂荫被马克思写进《资本论》史实考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根据笔者的研究,其经过是:俄国驻北京布道团第13班的修士大司祭巴拉第搜集到清廷内阁关于纸币的奏折,然后交于修士司祭叶夫拉姆皮译成俄文,并由巴拉第编入《俄国驻北京布道团人员论著集刊》第三卷,于18...[详细]

    • (陈联)·徽州商业文献分类及价值

      徽州商业文献以量多、涉及面广、富有地方特色著称,其中主要包括水陆路程书、商业技能与规范文献,以及会馆录等,涉及到当时的水陆交通、商业道德、经商技能和产品工艺流程等诸多内容,对研究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及徽州商人等有很大的价值。[详细]

    • (范金民,夏维中)·明清徽州典商述略

      明清时期徽州典商极为活跃,徽典遍布于全国各地,徽典几乎成为典当铺的代名词。徽州典商不但人数众、活动地域广,而且一人拥有数典数十典、一典资本雄厚的情形也较为突出。徽典往往体现为经营地域集中、家族经营、世代承继、数业兼营等特点,并且通常是在...[详细]

    • (何庆善)·论张潮存传文献的业绩

      张潮是清代著名的文献家,一生广聚天下奇书秘笈,志在编刻传世,造福后人。其代表作有《虞初新志》、《檀几丛书》和《昭代丛书》。后者尤其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使许多有价值的文献得以保存传世,也开创了丛书编纂的新体式。[详细]

    • (蒋寅)·清代徽人诗话经眼录

      有清一代,徽州人撰著书籍甚富,目录略具于《皖人书录》。余自十年前考索清诗话,阅徽人所撰诗话数种,随笔撮其大要,兼及版本庋藏,今条录于此,以见徽人谈诗论艺之一斑。[详细]

    • (李俊)·徽州消防文献发微

      徽州历史消防文化相对于封建社会皇家消防文化来说,属于区域消防文化,官方文献记载极少,民间消防文献大都遗失,少量存世又散落于城乡个人手中,收集难度极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徽州历史消防文化的研究。近年来笔者通过不断的努力搜寻,获得了一些宝...[详细]

    • (廖奔)·古徽州地区族居古村落考察报告

      徽州古村落极具特色。其黟县的西递村、宏村古民居,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对其进行考察,能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探讨乡村社会与古代文化生活形态之间的关系,探讨中国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之路。[详细]

    • (刘伯山)·徽州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

      篁墩是一个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始迁于此,接着再发展到其他各地,这其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的宗族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详细]

    • (陆林)·清初总集《诗观》所收徽州诗家散论

      《诗观》是清初泰州邓汉仪(1617-1689)评选编刊的一部大型诗歌总集。全书共三集,成书于康熙十一年至康熙二十八年间。编选者交游遍天下,故书中收罗宏富,仅徽州诗人便有近170位(入选诗作约1800余题)。其中见于《皖人书录》记载者,只有44人;而已知今...[详细]

    • (栾成显)·徽州历史文献与中国史研究

      既有大量的文书档案,又有丰富的典籍文献,是徽州历史文献的一大特色。徽州历史文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历史文化,既有地方性特点,又有典型性与普遍性的一面,对于研究同时期的中国历史,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开展中国历史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等,均...[详细]

    • (汪崇?)·关于徽州盐商性质的两个问题

      明清时徽州盐商是晚期封建社会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变革的产物。他们在淮浙盐的运销中始终是重要的角色。但明清朝廷仅为了完成从专制销售到专制收税的变革,而调动民间商人资本和劳力的积极因素。朝廷并未给盐商以专制的权利。故徽州盐商不是垄断者。明清...[详细]

    • (汪庆元)·徽学研究要籍叙录

      本文为安徽省博物馆藏稀见徽州文献叙录。录中有元代家谱、明徽州府文件汇编、清商人书院名录、商税则例及商人书、明清徽人诗文集等。为便学者参考,其中注意附录原始文献。[详细]

    • (王国良)·朱熹理学体系及其对徽州文化的影响

      朱熹哲学是两宋理学的总结与集大成。理学的核心价值就是:天理与人欲、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道心与人心、公与私、义与利、王道与霸道。朱熹理学对徽州文化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理学兴盛(新安理学)、教育发达(东南邹鲁)、儒商精神(贾而好儒),与...[详细]

    • (余国庆)·戴震文献学著作述评

      戴震是乾嘉时代考据学"皖派"朴学大师,一生著述宏富。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就戴氏在经学、文字音韵训诂学、天算学以及参修《四库全书》等方面的成就作出述评。高度评价他在传统经学、文字学、《水经注》整理等方面的卓越见解。[详细]

    • (翟屯建)·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

      徽派篆刻在中国文人篆刻史上始终是主流,但对徽派篆刻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章却没有。本文将徽派篆刻分为三个阶段,对徽派篆刻的兴起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文章将徽派篆刻置于文人篆刻艺术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指出徽派篆刻是最早的篆刻流派。对一些...[详细]

    • (章尚正)·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矛盾与解决思路

      旅游资源的高力度开发与旅游环境的低强度保护、社会生态圈建设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市场利益驱动下过度开发与市域资源优化配置、旅游业快速发展与资金不足、中远程旅游市场开拓与景区可进入性低、古村落整体保护与村民生活现代化,这是黄山市推行旅游业可...[详细]

    • (章望南)·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

      本文在对徽州古戏台保存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以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对古戏台的分布状况、时代背景、艺术特色、价值等方面做了论述。文章还分析和探讨了徽州古代政治、经济、宗族、科技、文化、戏剧对此类建筑的影响,科学地理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实用价...[详细]

    • (赵华富)·婺源县游山董氏宗族调查研究

      婺源县游山董氏宗族形成于宋代,元明时期已经成为徽州一个名宗右族,被列入《新安大族志》和《新安名族志》。我们用历史文献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个宗族的历史发展--特别是民国时期的状况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调查研究报告共分七部分...[详细]

    • (朱万曙)·明清两代徽州的演剧活动

      本文侧重考察明清两代徽州地区的演剧活动,从《率东重修程氏家谱》等文献资料中寻觅出了明中叶以前徽州演剧活动的踪迹,从傅岩的《歙纪》等资料中考察了明中叶以后徽州演剧活动的活跃情形,从现存的古戏台、罚戏碑和罚戏公约、戏曲楹联和抄本见出清代徽州...[详细]

    • (任志强)·徽州宗族研究综述

      本文对20世纪中外学者的徽州宗族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回顾。通过对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宗族社会、宗族制度、商人与宗族、家谱与名族志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了系统考察之后,又对徽州宗族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薄弱环节所在,并试图为今后的研...[详细]

    • (王国键)·徽州文书档案与中国新史学

      本文从新史学的角度论证了徽州文书档案对学术研究的重大作用。新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对传统史学进行改良的新的史学运动。它主要提倡扩大历史研究领域,加强民众社会研究,自下而上地研究历史,并要求加强历史综合研究...[详细]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