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 理论研究

    • (钱焕琦)·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兼论教育之可能

      传统的诚信伦理主要是一种个人生活的准则。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诚信伦理已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评价尺度,而且是含有经济内容的利益要求和法律要求,从而与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生活的本质相联系,成为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效的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有效的...[详细]

    • (刘次林)·德育:内外互化,人己互惠

      从“德”的词源演变历史来看,道德有两个核心要素:直,得。“直”是行为者的真情实感、真心实意;“得”是行为者在精神和物质上有所得。中国儒家特别重视道德中的“直”、“得”两要素。论文认为,道德教育因此应该是内外互化,人己互惠的过程。内外互化...[详细]

  • 新德育课程

  • 问题与思考

    • (赵志毅)·疫情危机后的教育反思

      危机提供社会反思的契机。建立应急机制,强化行政效能,提高国民素质,加强环保意识,改善生存条件,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与自然相处应当为社会广泛关注。制度化教育中切实加强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关注生命健康教育。构建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培...[详细]

    • (谭卫平)·维权——课程改革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开展青少年学生维权工作,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维权的重点是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权,要构建良好的家庭、学校、社区环境,切实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详细]

  •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 (高伟)·"道"与"言"——《论语》解读(三)

      现代道德哲学的困境突出地表现为“道”与“言”的冲突。一旦对“道”的默观与践履沦落为对“言”的关注与表白,道德生活就会陷于彻底的虚浮化。现代道德教育由是必须加强“道德的知识”的理解而不是在“关于道德的知识”上喋喋不休。多元精巧的现代道德哲...[详细]

  • 品格教育

    • (杨韶刚)·教师在培养学生品格中的作用

      教师是可以促进学生品格发展的,但促进品格的发展并不是用严厉的打击来欺骗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和给他们指出正确的方向。真正的品格教育就是一个逐渐的灵魂转向过程。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人的灵魂??人的理性、精神和欲望??达到理智的和谐。这个灵魂转向的...[详细]

  • 比较研究

    • (蒋一之)·培养积极公民的另一种努力——美国中小学法制教育评述

      法治教育是当代美国中小学校中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法律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使之成为积极的公民。本文分析了法治教育兴起的背景,并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实施方式作了介绍。[详细]

    • (刘巧利)·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具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但孔子是有传统可以“损益” 的;而苏格拉底则没有象孔子那样面对强大的传统,他依靠了人的思维。这样,尽管两个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道德上,而且也都毕生从事这道德教育,然而,两个人的道德教育观确实不同的。[详细]

  • 德育心理学

  • 会议综述

    • (杨一鸣,朱小蔓)·"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综述

      “学校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圆桌会议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朱小蔓教授、英国《道德教育杂志》主编莫尼卡?J?泰勒、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弗朗西斯?斯贡梅克尔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赖特?鲍伊德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岳晓东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中...[详细]

  • 信息动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