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释玄应所撰《一切经音义》在文字学研究上的重要学术价值大致有下列三个方面:一、唐时文字自然形态的实录。二、字与字音义间演变的线索。三、字词考释的佐证。[详细]
文字改革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最重大的运动。文字改革运动是以“汉字落后论”为前提的,因此必然伴随着对于汉字评价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最激烈的两次论战分别发生在1957年和1986年以来的新时期。1957年的那次论战,由于被纳入政治斗争领域而未能健康开展。...[详细]
西周金文不少字中存在不只一个声符,而且类型多样;西周金文字素表声功能的构字量很低,在汉字形声化过程中,声符数量的增长是形声字增长的主要手段。[详细]
" 文布爪"是一个罕用字,《汉语大字典》注音为fēn,《字海》注音为xī,均无明确释义。本文通过考察石刻用字和《干禄字书》、《龙龛手镜》等字书,认为是"分"和"布"的讹体合文。[详细]
具体考察了全部西周金文中38 个量词的使用状况,在此基础讨论了量词与名词的匹配关系、数词“一”省略的语言环境及这种省略的影响、量词选用的理据等问题,还对连词“又”在数词中用与不用的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详细]
沪简《性情论》与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109组不同用字可以归纳整理为四个大类:假借字、异体字、羡划字和减划字以及其他不同用字。出现这些不同用字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三个:其一,当时假借盛行;其二,一字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形体;其三,个人书写习惯不同。[详细]
据初步统计,字量只有9000多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有33字未包含于UCS中。通过对这33字的类型调查和成因分析,我们发现汉字字符集的建设,尤其是历史汉字字符集的完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进一步规范和调整。[详细]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540部首,梁顾野王的《玉篇》在《说文》540部的基础上作了调整和增删,建立了542部首。日本僧人空海作《篆隶万象名义》,基本上沿用了《玉篇》的542部首。经过我们的比较分析,发现三部字书部首之间存在着的一些差异,有利于我...[详细]
历史汉字的读音当以传统注音资料为依据,《说文解字》有大量的历史汉字,其注音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我们曾将徐铉反切与《汉语大字典》注音逐个进行比照,发现《汉语大字典》在《说文解字》的注音上存在取舍失当甚至张冠李戴的现象,本文尝试将徐铉反切、...[详细]
东巴文字字素是东巴文字形、音、义相统一的最小构字单位。通过对《纳西象形文字谱》所收录的1840个东巴文字进行字素拆析发现,东巴文字字素存在大量的变体和同形现象。本文在总结东巴文字字素变体和同形现象内涵及其类型的同时,对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加以...[详细]
本文以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李霖灿《么些象形文字字典》和洛克《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为基础,拟建立一个东巴文象形字典语料库。这个语料库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1、统一的字号,为三部字典所收字的新编号;2、东巴文字形,对东巴文异体字整理后的标...[详细]
玛丽玛莎文是一种仅为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乡的百余户纳西居民中使用的一种民族古文字。通过对关于该种文字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材料的比较,可以发现玛丽玛莎文在该阶段还处于发展中而其发展趋势主要是由繁趋简且更多地引进汉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