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诉求上,华人世界一向很重视道德教育。在另一方面,国人的「公德」―为了个人私利或方便而破坏公共利益的行为―的欠缺,也为人所诟病。台湾在1990年代的教育课程改革,道德教育已不单独设科,近年来,西方「品格教育」的重振已高唱入云。本文首先...[详细]
学校教育既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又要向学生传递时间观念。那么,就有必要分析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时间观念及这种观念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时间的功利化、为时间而牺牲人、时间对人的宰制、遗忘休闲等几个方面对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时间观进行的了反思与批判。[详细]
教育要关注人的生命。就道德教育而言,必须转变规范式道德的观念,认识生命在道德中的本体价值,确立道德的生命性。并以此为基础,使道德教育成为生命化道德教育。生命化道德教育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追求生命的完善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生命化原则、...[详细]
网络时代已经使传统的童年概念面目全非、危机四伏。网络时代使儿童和成人社会一样必须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念做出相对开放、自由和理性的选择;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网络时代,带有强烈古代社会特征的强制灌输范式的德育再也无以为继。网络时代的儿童也还存在地...[详细]
本文旨在探讨德行和情绪的内在关系,并循此论述情绪陶冶与德行养成这两者在道德教育上的重要意义。因此,本探究分三部分进行: 首先,讨论德行的意义与性质,主要参照Aristotle的见解; 其次,彰显情绪的认知与评价内涵,并进一步说明情绪和德行两者可能的内...[详细]
因人而异、因情而变、融入心灵、多样地深入细致地开展德育,这是德育工作特有的一种特性―细微品性。德育研究应从既具有内在同一性又相对独立的认知、制度和操作三个层面展开,这一认识是德育工作细微品性提出的前提性假设。它的理论依据源于德育本质的“...[详细]
正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许多价值观念的建立是来自各方面,包括家庭、父母、同侪、与社会环境。最近十余年来,计算机科技在推动许多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新形式游戏,有别于传统的青少年游戏形式。计算机游戏或线上网络游戏占了青少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有关网络...[详细]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网络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空间成了青少年生活的重心,人际关系的往来由计算机网络的虚拟世界所取代,我们的下一代已经生活在一个与我们这个世代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他们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关系上也欠缺足够的教养与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