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 跨境民族

    • (姚继德)·云南回族移居缅甸小考

      :自元代以来,云南的回族先民不断有人移居泰国和缅甸,在泰国北部的族群泰语称"秦和人", 在缅甸的部分缅语称"潘塞人"。本文根据作者的亲身调查,并参考有关记载,对缅甸"潘塞人"的形成、分布和演变,以及"潘塞人"与中国云南省回族在经济文化方面交往作了...[详细]

  • 边疆开发与沿革

    • (方铁)·大理国的民族治策与对外政策

      大理国的民族治策和对外政策具有鲜明的地方与时代的特色。本文分别对大理国对辖区诸民族的治策、大理国对边远地区诸民族的治策及大理国对外政策产生的原因、内容及其基本特点进行了论述。[详细]

    • (李晓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民族融合与分化研究

      论文对这一时期的由文化交流所引发的文化冲突、民族融合、民族分化现象进行了论述,运用文化学、民族学的理论对其原因、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经济、文化、人口数量、地理等因素在引起文化交流形成文化冲突、民族分化、民族融合等连锁反应中的意义与作用。[详细]

  • 民族传统文化

    • (黄泽,洪颖)·西双版纳傣族历史上的三次文化变迁及其启示

      西双版纳作为我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以傣泐支系为主的傣族已在此定居两千年以上,并历经三次文化变迁,经过原生文化(稻作文化、古越文化、原始宗教文化)、次生文化(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次生文化(全球性普同文化)的叠加融合而形成复合型文化,其文...[详细]

    • (杨国才)·鸡足山镇沙址佛教文化生态村的保护与发展

      该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的概况、文化特点、佛教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具体保护的内涵及发展措施。[详细]

  • 民族历史

    • (贺圣达)·中国东南亚史研究的成就和展望

      西双版纳作为我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以傣泐支系为主的傣族已在此定居两千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东南亚史研究的进展,对中国学者在对中国古籍中有关东南亚史籍和史料的整理、翻译介绍国外东南亚史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了简要论述;本文最后...[详细]

    • (陈征平)·明清时期云南纺织业发展的形式及特点

      对云南明清时期纺织业的发展问题史学界向无人涉足。本文初步研究了云南纺织业生产于当时的具体运作方式,内容包括:官府作用、纺织业织造类型、以及发展的基本特点等。[详细]

    • (张?)·从服饰、婚姻、饮食看南诏王族的社会生活

      本文对散在唐代樊绰书中各卷有关南诏王族生活情况的史料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继而运用历史民族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从服饰、婚姻、饮食三个角度来考察、分析南诏蒙氏王族的社会生活。[详细]

    • (古永继)·元明清时期滇黔地区宗教的发展及其特点

      多民族杂处的西南地区,历史上宗教信仰普遍,内容丰富。本文对元明清时滇黔地区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的发展概况及特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详细]

  •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 民族经济

    • (金少萍)·周城白族扎染村的保护与开发

      扎染是大理市周城村白族的特色工艺文化。笔者在对该村的概貌、扎染文化的特点、白族保护生态的传统民风等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具体建议。[详细]

    • (李锦)·四川民族地区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理论探讨

      生态资源是指可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经济生态资源和社会生态资源3大类和6个亚类。四川民族地区的优势生物资源主要有:中药材资源、经济林果资源、草地和牛羊资源、水电和稀土资源、旅游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要达到生态资源...[详细]

    • (张锦鹏,苏常青)·云南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研究

      通过产量指标、综合指标和关联性指标对云南产业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产业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因此,要提升云南产业竞争力,关键在于促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以市场需求导向发展产业和通过技术...[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