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常与"娩"、"毓"、"孕"等生育字连用的" "字,自郭沫若、胡厚宣以来一贯认为是"?"省,读为"嘉",是生育男孩的专字,与重男轻女观念有关。但是,甲骨文中" "的异体字形" "、" "等的存在证明了" "只能读"力"声;由音近义通原则推究," "应该是表示生产...[详细]
本文对上博简《性情论》与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五组不同用字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简析了之所以不同的原因。[详细]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和《郭店楚墓竹简》是时代相近的战国竹简,其中《缁衣》一篇两简皆见。本文对《缁衣》这两种传本的不同用字进行了考察,并作了大致梳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文字的形体、书写、通用等情况。[详细]
通过对《说文》重文研究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指出前贤对《说文》重文的研究,多注重于利用微观研究的方法,从重文历史类型的特殊性出发来揭示部分重文的属性和特点,基本上还没有来得及从重文体系出发,建立与正篆对照关系的坐标,在重文与正篆对比的过程中...[详细]
按部首归并聚合汉字是《说文解字》的首创,这是一种充分体现汉字特征的有序化方法,直至今日,仍是中文工具书中对汉字进行有序化处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历代字书的编纂无一不参考许慎的立部统字原则,然而,由于文字材料的限制及个人的疏漏缺失,540部存在不...[详细]
随着汉字字库的不断扩大,字库中所收历史异体字不断增加。这在为全面解决计算机用字问题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给汉字输入、繁简转换、古文献全文检索等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此,必须对字库中的字形进行整理。这种整理不仅仅是字形的精简选择,更主要的是对异...[详细]
为使中华文献有一个可进行文字加工的永久性本面目保存本,为满足数字化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建设要求,为促进用于知识发掘数据库的建设,为保证中华文化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的无障碍交际,必须尽快构建中华字符集。本文主要讨论中华字符集的内容及需要...[详细]
本文考正了《万象名义》中43条误训材料。其误训的主要类型有:误注音为义训,误以训诂术语为义训,误以彼字义训此字。[详细]
汉字的偏旁组合与一般拼音文字的字母组合不同,不仅可以横向左右组合,也可纵向上下组合;而传统的字序排列也是纵向的自上而下。这样就造成了一种歧异的可能:两个上下相续的文字符号,到底是构成一个文字的两个偏旁,还是两个独立文字,有时并不容易分辨...[详细]
礼制的基础是祭祀,三代的礼制既是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习俗,又是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礼有三本:敬天事地、宗事先祖。用礼三本的观点来分析青铜器铭文的祭祀内容,是完全吻合的。从金文中可以看出,礼制是以周王为核心来理顺各种关系,以强化国...[详细]
本文从《国史金石志稿》搜集古器物(金类)的广博性和古文字考订的严谨风格,论述了王献唐先生在学术上又一巨大成就。[详细]
当前的语言文字工作深受信息化、标准化、法制化和四部大开发四个方面的影响。语言文字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抓好对语言文字信息化处理具有推进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抓好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管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