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存论的视阈中,“生活世界”具有丰富的内涵:生活是主体亲历的、实践的生活;生活是不断生成的、创造性生活;生活是整体的、统一的生活。生活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超越性。伦理化学校管理的本真使命就是促使学校管理主体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品质,还...[详细]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重知轻德、知德分离的现象。道德教育在学校中被视为仅是某一些专门领域的职能,这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时空、道德教育工作者的范围以及道德知识的窄化,也导致了大量的道德影响于教育者的视野之外发生作...[详细]
现在我国教师道德面临极大的困境,教师道德现状也不尽人意,教师道德平庸和教师道德建设究竟走向何方?对于教师道德的两个层面:教师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二者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会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清现存的教师道德困境,为困境的解除提...[详细]
本文认为自然为道德的存在价值与运用提供了终极依据,美好生活则为道德提供了次极的理由和范本,道德的原则性存在又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不同的道德判断范式中,道德理性努力实现和谐的人际秩序和主体德性之间的沟通与统一。道德教育惟有从这两...[详细]
多元文化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一系列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学校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道德人格,指导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多元文化的对话意识,倡导民主开放的教育方...[详细]
教育要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要以人的天性为基础。教育应当重视儿童“内部”的本能和倾向,采取适合儿童本性的内容并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却并未足够重视儿童内心的天性,将儿童教育置于成人编制好的框架之中,限制了儿童的发...[详细]
公开课本来是为适应各级教研部门的存在和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然而公开课正在被异化:公开课的过度包装;学生的工具化;教育科研的异化。如何克服公开课的异化,还公开课以本来的面目是我们需要面临的课题。[详细]
当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尽管这是少数现象,但如不设法消除,必然会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阻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本文从大学生逆反心理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详细]
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有自己的主导性媒介基础。现代学校教育建立在印刷媒介的基础上,其教育基本理念与印刷媒介的特点密切相关。我们已经进入电子媒介时代,而电子媒介有不同于印刷媒介的特性,对构成现代教育基础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世界、主体、交往、知识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