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认知逻辑,特别是其中关于多主体之间互知推理的研究,是近十年来国际上新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对于经济学、军事学、博奕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围绕实例分析,介绍了一种通过构造"知道"模型,对多主体互知进行形式刻...[详细]
自我欺骗现象与经典信念逻辑之间的偏差导致自我欺骗悖论;因此,建立合理的自我欺骗理论的必要条件是,提出自我欺骗的认知机制的逻辑结构,解释自我欺骗悖论。本文试图采用逻辑分析和心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解决自我欺骗悖论,即在逻辑学层面说明矛盾信念间...[详细]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详细]
巴尔?希勒尔是第一个对索引词理论做系统研究的学者,他的索引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对语用指称和语义指称的区分。本文在给出"语用指称"和"语义指称"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他的"索引句是不可消除的"这一论点,并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希勒尔的理论与斯...[详细]
本文将蕴涵分为三类:实质蕴涵、形式蕴涵与逻辑蕴涵,从多值逻辑角度解决了实质蕴涵、条件句与推论关系之间的关系,详细考察了三类蕴涵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三种蕴涵角度区分了科学真理、数学真理与逻辑真理。[详细]
本文讨论《墨经》辩、名、辞、说、知等逻辑与认知范畴,解释墨家的逻辑学和认知理论。[详细]
刑事审判工作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刑事审判的过程离不开逻辑的支持。本文从法律逻辑的角度论证并分析了逻辑推理在刑事审判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