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首次对发展中国家外资政策波动的性质、特征、原因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政策波动可分为自由主义波段和政府干预主义或民族主义的波段。[详细]
外商投资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对传统产业改造,以及成长性产业的发展影响极为重大。本文借助协调博弈模型构建和推演分析了对外商投资政策与产业扶持政策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问题,提出了当前我国不同产业发展中所应采取的政策协调主张。[详细]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在《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中首次采用了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评估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指数表明,中国在吸收外资方面业绩平平,潜力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两个指数的要素构成及评价方式,指出了指数设计的不足及其应用的局限性...[详细]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两大渠道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本文研究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间接影响,即跨国公司如何通过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的显现和提升,提高出口竞争力。首先,论文研究了跨国公司投资对东道国比较优势的静态和动态影...[详细]
本文首先对跨国公司与母国和东道国市场结构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接下来,针对现有研究中跨国公司战略性市场行为较少受到关注的现状,发展了一个以博弈论为基本分析工具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其基础上导出了一系列可供实证检验的理论...[详细]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银行并购国内银行的现象日趋突出。本文通过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古诺纳什均衡模型)来讨论外资并购对国内银行的市场容量与份额的影响,分析外资银行并购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就我国银行业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详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许多发展中东道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强了与东道国企业的关联,产生了积极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了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深化和产业升级。然而,随着全球并购浪潮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实力膨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