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从根本上违背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具有诸多的现实危害性。通过法律的手段来治理过度包装世界各国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国亟需对过度包装行为进行立法,倡导绿色包装理念,并探索建立配套的扩大生产者责任制度。[详细]
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西部面临的最为紧迫、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从我国西部土地沙化发生的现状及危害入手,分析土地沙化扩展的原因,进而提出防沙治沙的基本思路和防治对策。[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于1986年颁布以来,经过了2000年的修订,总体上对我国渔业资源的管理、渔民利益的保护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公法性质及立法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渔业法并未对渔业权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实践中对渔业权的性...[详细]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所面临的现实危机,以及人们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误区所在。笔者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对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价值取向进行全面的考察,并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保护的现实途径。[详细]
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年会,于2005年8月5-9日在江西赣州召开。来自全国立法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法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16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本文对本次年会的“水污染防治立法专题”进行了综述。[详细]
达标排放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保证,强制性的排放标准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所作的强制性控制,是保护水环境的基本要求,也是环境定量管理的基本手段。超标排放水污染物会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实现落空。在《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污...[详细]
我国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主要是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尽管我国的转基因生物立法已经初具规模,体现出了对转基因生物的全过程控制理念,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规范也较为完善,但是这些规定还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迅猛发展的转基因技术的要求,表现出一些不足之...[详细]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严重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安全,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逐渐丧失。我国由于现行法律的不足使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备受威胁,经济损失惨重。笔者认为现阶段应当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加强对于外来物种的风险评估,有效抵制有害物种的入侵...[详细]
无[详细]
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