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关注的主要是资源配置,在理论上和政策上使用的都是分配正义的理论。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它关注物质资源,忽视精神资源;它诉诸于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的教育活动。在义务教...[详细]
“德育”“智育””体育”是目前中国教育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组概念。20世纪初,这组概念成为官方、民间乃至学界奉行的“公理”。其流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组概念并非来自斯宾塞,严复的《原强(修订稿)》并未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其...[详细]
服务性是所有专业伦理共同的特性,然而教师专业伦理服务性是结合自己专业特性形成的、不同于其它专业的服务性,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教师服务信念受双重服务目的制约;教师服务知识为实践性知识;教师服务所依赖的自主权是有限的自主权。教师专业伦理服务...[详细]
孟子人格教育思想对于人的道德主体精神的阐释和发扬,把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先秦儒家思想形成了巨大的理论突破。具体而言,在人性观上,孟子强调人在本性上具有“善端”和“良能”,因此不论在先验还...[详细]
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详细]
“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公民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什么是“公民意识”? 对于各国公民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以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府三个最重要的政策文本为分析样本,解读中国官方对于“公民意识”的理解与界定。正确解读中国官方关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