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金融危机爆发的频度以及危机的广延性、持久性和破坏性也与日俱增,危机已经成为了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种其自身存在的方式。本文为金融危机救助的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主要由国家干预理论简要回...[详细]
金融集聚是一种状态或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把金融集聚看成是金融资源空间运动的结果,金融机构及其服务机构在某一区域集中,从而使这一地区的金融机构及其服务机构达到一定规模和集中度,从而形成金融聚集区。另一方面,金融集聚又是一个过程,...[详细]
手机普及率超过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网点或自助设备,加之ICT、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引致了无网点银行服务的出现(即虚拟银行),使得手机银行拓展了交易边界。通过引入代理商,非洲国家已经成功运用手机银行来弥补金融空白,很好地解决了金融包容的问题。而手...[详细]
经济转型期市场权力结构特征是,政府部门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政府的双重理性和市场权力决定了,政府行为既有国家依靠金融控制和货币动员、采取金融补贴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调控的公利性因素,又有利益集团利用或操控政府机构争夺利益的集体行为的私...[详细]
近年来,重复博弈框架下的声誉理论不断丰富,在不同领域有了比较深入的应用,Kreps对重复进入阻挠博弈的研究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学中的基础性文献,Vickers对通胀-预期博弈的研究也为宏观货币政策可信性提供了途径,然而对于借贷交易市场中声誉的专项研究却不...[详细]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货币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从1980年到2012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长113倍,而 大幅增长582倍。2012年,以衡量的中国货币化水平高达187.58% ,这一水平不仅远远超出同等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也超过了绝...[详细]
本文重点在于对中国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全球经济不稳定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负面影响进行阐释,目的在于从世界虚拟经济发展演变的客观背景出发,期望从中总结出能有效地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虚拟经济实践的原则和政策。最后分析了中国改革开...[详细]
应坚持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改革方向,进一步研究论证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行路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