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详细]
综述[详细]
书目[详细]
本文以香港乐施会在中国多年关注和资助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的情况为基础,介绍了包括香港乐施会在内的国际机构在中国支持和资助少数民族问题研究的情况,对我们加强与国际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详细]
《史记》构拟的五帝世系和所反映的“华夷共祖”观念,是秦汉时期大一统思想与实践的产物。它的产生和确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详细]
毕苏人是生活在中国西南边疆以及相毗连境外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澜沧等地的毕苏人经过识别,已于1990年归入拉祜族,勐海的毕苏人则尚未确定族属。作者对中国毕苏人的情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并追溯了毕苏人的历史,是目前所知关于毕苏人较重要的社会调...[详细]
清代,国内外形势变化激烈。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随着各国自身的变化及清王朝国势的强弱,经历了一系列的动荡和演变。处于西南而与缅甸、老挝、暹罗、越南接邻的滇桂地区,在国家之间交往的大背景下,相互之间通过各种渠道来往十分密切,在发展清朝与...[详细]
南越国是秦末汉初存在于岭南地区的重要地方政权。前人对南越国有过不少研究,但迄今未见全面阐述南越国内外关系的论著发表。本文分为南越国与西汉王朝的关系、南越国与内外地方势力的关系、南越国内部汉族与越族的关系等3个部分,就南越国的内外关系进行了...[详细]
大理市的太和村,是一个具有千余年历史的白族古村。南诏太和城遗址、南诏德化碑、草编工艺以及古朴的民风民俗,是该村民族文化保护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详细]
论文在介绍云南沙溪白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必要,以及中国生态博物馆“本土化”的问题,并就把沙溪白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为生态博物馆提出自己的建议。[详细]
山区少数民族发展旅游业是摆脱贫困和实现文化保护与顺利传承的一个出路,但是必须转变满足于追求一时经济效益的短视意识,建立山区旅游地原生文化的监测-预警―调控机制,正视旅游业发展对原生态文化的冲击,积极做出应对策略,使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实现可...[详细]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明清这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间的商品贸易交流日益增多,各民族社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给整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有利的因素。但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有益互动,势必要受到...[详细]
促进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除了积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通称为现代部门)转移,还应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通过特色经济发展再创造更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