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认为,目前导致国企处于困境的不仅仅有微观层面上的产权关系、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原因,更有宏观层面上的战略定位尤其是规模定位不准确的原因。在全盘国有化思想指导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详细]
国企战线过长、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及产权置换率低、改制方式不经济、改制动力不足等是欠发达地区国企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欠发达地区国企改革必须遵循"以退出为主"、"以出售和破产为主"的新思路,采取加强形势教育与组织领导、加强干部安置和职工再就业...[详细]
企业领导人的继承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结构和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明确的企业领导人继承计划,关系到企业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需要。青岛啤酒集团总经理彭作义的意外身亡,"三军不可一日无帅",企业领导人的继任问题浮出水面。本人拟就彭作义猝死对青...[详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经济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国有企业要依据具体情况在不同的行业有选择地进入和退出。本文就现实中存在的阻止我国国有企业退出的各种壁垒,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退出壁垒,以及作为特殊性存在的退出壁垒...[详细]
日本邮政公社的成立,标志着日本邮政事业改革的正式启动,如何克服当前财务上的困境,如何排除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重阻力,如何确立合理和高效率的经营管理体制,是摆在日本邮政事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也为我国邮政业的深化改革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详细]
印度是发展中大国,也是非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干预和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国有企业在印度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其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国有企业面临严重亏损、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这就引发了90年代印度政府对国有企业...[详细]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一系列原因,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始终未能摆脱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地区经济出现衰退,调整和改造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角度展开论述,...[详细]
本文提出了私有制条件下的股份制企业与公有制条件下的国有控股企业究竟有什么样区别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私有制与公有制下的所有权的异同,指出了国有企业根本弊端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风险。[详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从一般竞争性领域延伸到垄断行业。可以说,目前除垄断行业这一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外,国有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市场准入的渐进放开,不仅使大量的外资成为中国市场的进入...[详细]
深化国企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亏损企业始终是难题和关键。本文是在针对河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的亏损企业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并将有效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解亏损症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