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 道德教育研究

    • (赵荣辉)·班级管理应有之意——由权威走向民主

      当下班级管理情境中,班主任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学生更多地充当着配角,班级管理缺乏民主的气氛,没有达成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为了营造班级民主管理的氛围,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通过“转换角色——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相信学生——赋予学生...[详细]

    • (檀传宝)·德育形态的历史演进与现实价值

      德育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民族或文化中演绎出不同的轨迹。对德育形态的分析可以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展开。德育的历史形态包括习俗性德育、古代学校德育与现代学校德育三个方面;德育的现实形态则可以分为直接德育、间接德育与隐性课程意义上的德育三个层面...[详细]

    • (王建华)·平庸时代的道德教育

      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决定了这个时代里道德教育的可能遭遇,但道德教育绝不能完全屈从于时代精神。由于沉思和德性密切相关,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道德的平庸不可避免。道德教育要避免平庸,必须从人的超越性出发,重审好人教育的古典哲学,以平衡道德与教育...[详细]

    • (王丽佳)·学校场域中的教师责任建构——基于文化问责视角的实证研究

      作为外部问责与教师责任间的中介,文化问责是学校日常运作中自然发展而成的概念,它近距离地形塑着教师的责任。基于文化问责之构成对上海市某初中的实证研究表明,学校作为教师实践展开的场域,其中培植的责任概念引领着教师个体从“责任规避”到自觉承担...[详细]

    • (汪凤炎 许智濛 孙月姣 周玲)·中国人孝道心理的现状与变迁

      采用问卷法,通过分层抽样对347名不同性别、专业及年龄段人群的孝道心理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们总体上对孝道高度认同,其中女性的“尽孝程度”自评显著高于男性;(2)人们心中“极力反对的孝行”、“不符合当代潮流的孝行”及“不易做的孝行”三者...[详细]

    • (张桂)·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价值内涵

      本文探究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取向与价值内涵,其目的是为卓越教师的人才培养提供哲学的依据。就其哲学内涵而言,卓越教师是一个追求人格健全与完善,具有自我超越精神的人,能够演化一种生生之意的教育,并且具有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德性。就具体人格结构...[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