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集注」古代药学知识的意义,在中国本草学的发展历程上,乃是承先启后;在医疗史的研究范畴里,则是反映相关知识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更革。中世以下的批评者们,大多着眼于知识本体的正误,他们虽然推崇陶弘景在文本体例上的贡献,但却对「陶注」的内容多...[详细]
本文以医家、病者为中心,结合医籍的相关叙述,来探讨东晋南朝医学知识的新发展。文中分析指出,此时期医家与病者多数都是出自社会地位较高的士大夫阶层。作为病者,他们世代内部通婚,过度优逸,嗜好饮酒,易受精神刺激,早婚多妾侍,多种因素导致了体貌...[详细]
药品规管是现代各国治理的核心问题。随着广州市政厅在1921年成立,药品问题也被列入当地卫生部门的一个政策议程。为何和如何现代思维的规管者强加原来没有规制传统的广州市场?以一个历史工作者从21 世纪初回望,国府的各种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可算是“失去的...[详细]
传统医家作为一个群体,在近年来医疗史研究中,吸引了不少学者的目光。对于传统医家的训练,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并未对医家成名及其依靠的力量,给予充分的注意。本文试图通过《壶中天》与《医界现形记》中医家故事来看清代医家的入行门槛。本文讨...[详细]
1922 年 4 月桑格夫人访华之后在“生育节制”和“母性自决”的呼声中,知识女性逐渐形成 “ 生育自主”观念,对传统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直接提出了挑战。民国时期知识女性所采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有周期避孕法、阴道置药法以及应用阴茎套、子宫帽、棉花子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