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科举及人际网络对精英家族兴衰的作用。研究科举时,必须探讨家族是如何中举的,这要从科举制度的重要环节切入,包括考试内容、解额、解试、省试和殿试、特奏名、举业与考试,和家学与文衡之臣。对不同形态和性质的家族来说,同是中举,作用便会不...[详细]
元代重建了许多南宋时期的书院,延续了南宋与道学传播互相融合的趋势,元朝政府维持书院与鼓励道学是为了统一北方、南方,减少汉人抵抗蒙古统治。有学者提出元代书院“官学化”,本文则从“断裂与连续”的角度继续探讨该问题,认为元代北方和南方的文化是...[详细]
在清代,知县通过告示向乡村社会传达国家的各项政策,表达官方基本态度;同时乡村社会权衡利弊,主动向官府申请颁发告示,要求国家权力的介入。从地方治理实践的角度来看,虽然国家与地方社会有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但在乡村社会秩序构建的过程中,国家与...[详细]
浙江栝州松阳叶氏自6世纪以来保持着父子相传的在家道士职业身份。唐开元前期第4代道士叶法善借助中央权威展开“舍宅为观”等一系列回馈乡里的措施。中唐以后松阳叶氏以两个道观为依托,开始掌握地方社会的宗教文化话语权,晚唐时期更是上升为名列郡姓的地...[详细]
明清时期陕西地区存在数以百计的村镇城隍庙,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自唐宋以来,作为重要军事区域,陕西地区在长期战乱的社会历史背景下,除了建有国家军事防御体系的城堡之外,从州县治所到村镇,也广泛建置堡寨。村镇城隍庙的建置与堡寨的建造有关。作...[详细]
清朝入关后在直隶建立庄屯,不仅出于财政需要,也暗藏政治动机。直隶旗人群体构成复杂,其中投充人口存在“一丁遮百户”的现象,使直隶的旗民界线极其模糊。由于旗制与地方行政体制的不协调,从顺治到雍正的近百年内,始终在制度调整中震荡。雍正改革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