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2004年第2期]

  • 思想的政治之维

    • (童世骏)·作为中国现代性中心话语的民主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民主"是富有争议而内涵丰富的词汇。通过对李大钊思想的分析,本文试图阐述中国近代史上知识人与人民对于民主观念的认识,并且指出"民主"商谈与现代性的发生之内在关系。[详细]

  • 本体论问题

    • (杨泽波)·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存有论思想辨析

      本文试图对牟宗三〈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进行阐释,注重对其存有论思想作初步的义理辨析。[详细]

    • (陈赟)·晚年熊十力的本体论转变

      50年代中期以后,熊十力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1)早期熊十力认为,现象是没有自体的,也是不真实的,它仅仅是实体的一种变状,但是后期熊十力认为,实体就是现象的自身。与此相应,熊十力否定了《新唯识论》提出的"摄用归体"的合法...[详细]

    • (刘梁剑)·汉语 汉字 世界——汉字形而上学引论

      形义关联与音义关联对于汉字来说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因此,拼音文字与其语言之间的主仆关系并不存在于汉字与汉语之间。语言与文字关系上的这种差异导致中西方文化以两种不同方式的看待语言文字与世界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语言文字敞开世界。人...[详细]

  • 现代性与现代化

    • (杨国荣)·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向度

      梁漱溟批评现代社会不是"人用机械"而是"机械用人",所揭示的便是工具理性过度膨胀之后导致的人被工具化的社会后果,从逻辑上看,这种批评的前提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肯定、以及反对人的工具化;它在展示人文立场的同时,也内在地隐含着消除现代化过程负面效...[详细]

    • (文 军)·从现代化到全球化:社会学理论的变革及其趋势

      作为一门独立形式的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它既是对现代化发展及其后果的理解与阐释,又是现代化发展的后果和原因。因此,社会学从其诞生之时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和现代化紧紧拴在一起了。然而,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人类社会的许多方面...[详细]

  • 文化交流

    • (易惠莉)·中日知识界交流实录——岗千仞与上海书院士子的《笔话》

      中日两国同文,因此自古以来两国文人相遇,在思想沟通、文化交流等方面不存在多大障碍。因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在日本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公、私资料中,保留有许多日本文人与中国文人笔谈的记录。这些笔谈记录不...[详细]

  • 诗与思

    • (胡晓明)·散原父子海棠诗笺证

      本文通过考察陈散原、陈寅恪父子的海棠诗的源流,发现其内在精神具有深刻的联系。这两代诗人都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寻父的索求过程。这一场过程的诗意,既体现在一场隐秘的持续对话中,也体现在寂寞的心灵相守中。[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