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蒙古族城镇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种生存状态,即在贫困中挣扎和在危机中麻木。文章认为这些人物在社会复杂关系的威逼形式中延续着城镇里的游牧生活,人性分裂和精神麻木是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深层次生存特点。[详细]
本文对“卢龙赛略”译语中半音字母汉标情况与其他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并总结出“卢龙赛略”译语中半音字母汉标所独有的一些特点。同时,标注拉丁音标,以便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的条件。[详细]
西汉出兵击败郅支单于之战,是《汉书》中对汉匈战争的各次战役中描述最细致的一次。但对此时呼韩邪单于的动向却只字未提,当然未见他参与此役的迹象。居延汉简为我们补充了一段重要的史料,为澄清呼韩邪单于在攻灭郅支事件上的作用和态度提供了重要的证据...[详细]
本文论述了从13世纪蒙古阔端诺颜开始的以政教合一理论治国的传统。本文论述政教合一理论概念的起源与发展的同时,详细地介绍了蒙古以政教合一理论治国的历史过程。[详细]
《牛年动乱》是一部成功的著作。该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围绕该书内容,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即1911年的蒙古革命与内蒙古出身官吏的态度、博克多汗制蒙古政权与“蒙藏条约”以及博克多汗军队1913年向内蒙古采取的军事行动等内容。[详细]
本文首先对蒙文书社出版发行的30多种图书,分四类进行了简单介绍。其四类分别是一、出版译成蒙文的汉文图书;二、再版古代蒙古人撰写的民族历史、文学类图书;三、出版自己编写的教科书、字典类图书;四、给其他机关和个人代印出版的图书等等。之后从中选...[详细]
清朝年间,内蒙古的民族产业开始不均匀的发展。到了清朝末期,虽然发展达到一定规模,但除了有一些小作坊和一些修制兼营流动服务的手工业以外,几乎没什么轻工业。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民族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这基础上,...[详细]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脆弱性”是游牧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影响草原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实地调查采访和查阅历史文献等研究方法,对时常被引用的内蒙古传统草原畜牧业经济“脆弱性”特点的“证据”以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牧区近半个多世纪草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