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年代,医讼特别是西医诉讼案频繁发生。通过对诉讼档案的文本解读,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西医自身的诸多特质与我国本土的文化传统存有张力。西医所欲建构的新型医业伦理以及新式医疗手段的应用与近代国人对医家的疑惧心理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些都在医讼中有...[详细]
鲁迅是一位影响近代中国思想甚巨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关于这位学人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不过,在这些研究当中,可以看到学者大多着重于描绘鲁迅在文学、政论或传递新思潮内的角色扮演,而对于鲁迅曾经“学医”与“为医所害”的亲身经历,仅仅带过而已,未曾...[详细]
辽宋夏金元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甚为明显。蒙古国名相耶律楚材的家族,从辽初耶律倍传承至元代的耶律希亮等人,明显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兼容性,成为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在北方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的过程中,耶律氏家族整体有南迁的趋势,并逐渐在中原地区...[详细]
本文尝试将文字系统所展示出来的图景,与文字之外被失语的传统联系起来,将明代湘西苗疆土司社会的变迁,放入到明代土司制度的完善、卫所的颓败、白银的流入、汉人入幕土司等复杂的历史过程中来解读。本文认为,明代湖广土司内部社会的变迁中,区分土酋权...[详细]
近代中医、西医两种性质不同的医学并存于中国,使“医”这一称呼出现了混乱。清末社会逐渐约定俗成以“中医”和“西医”对称,民国时期以“科学”自任的西医掀起了将中医称为“旧医”的运动,并自称“新医”,而中医界则依托民族主义自号为“国医”。随着...[详细]
清代中后期,作为催科定章的自封投柜制在征收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州县的田赋征收普遍依赖各种代理人或中间机构,其中以书差包征最为普遍。在该模式下,催科的责权在州县——总书、柜书——里书、粮差之间层层外包,各色书差构成了田赋征收的链条。从当日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