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伦理提供了重构道德教育理念的新启发。整全性是存在的根本特性,纠缠态是存在的普遍形态,这是量子哲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以此为基础,演绎出包容自然万物在内的伦理观、我与他者纠缠存在的生态观及作为反应能力的责任观...[详细]
现代儿童面临着“特权化”和“景观化”双重危机:一方面,以筛选为主的制度化教育让儿童远离了劳动生活,劳动的精神训练价值被忽视了;另一方面,商业社会对童年景观的过度消费催生了儿童过度劳动的新形式。成人应认识到,儿童劳动的合理形式是成长性劳动,而且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儿童劳动...[详细]
儒家思想被称为“为己之学”,旨在引导人自尽其心而涵厚其德,内蕴丰厚的道德自觉思想。在先秦儒家看来,个体道德自觉源自人之本性,生成于与他人、社会、自然等相处的各种关系场域中,受“君子”“贤人”“圣人”等理想人格范型的指引,遵循从“为人由己”的道德自我觉醒...[详细]
更为理想的课程学习是引领学生主动建设道德生活的过程,而其关键着力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理智德性,进而在更高境界培育学生的伦理德性。据此,每所学校的教师可引领学生逐步通过各门课程中的集体学习...[详细]
教育的公共性与道德的公共性要求将道德教育置于公共性的视域下进行考量。从公共性的视域审视学校道德教育,其在价值导向上面临个人德性对公共德性的遮蔽,在主体关系上面临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对公共性的排斥,在交往实践上面临私人交往对公共交往的削弱等困境,从而构成了学校道德教育共同体的出场逻辑...[详细]
新时代公民道德人格的重塑,不仅对于公民个人的自我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推动社会伦理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影响深远。全面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适度经济条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有效提升公民道德自觉意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