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 反思与重建

    • (汪凤炎 郑红)·孔子界定“君子人格”与“小人人格”的十三条标准

      “君子??小人”二分式的人格类型说,指主要以德行高低(兼顾才智大小)为标准,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等两种人格类型的一种观点。它是孔子提出的一种重要人格类型说,对后世中国人做人方式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在做人过程中,假若较好...[详细]

    • (薛小阳)·道德的知性特征

      道德教育具有形而上学的基础??道德的知性教化。道德是否需要形而上学,这在苏格拉底直至康德那里都不是一个问题,但从经验哲学、现象主义、生命直观、存在本体的出场之后,这个问题开始成为问题。知性问题不仅牵涉到道德教育的精神境界问题,而且涉及伦理...[详细]

    • (王丽芳)·生命本质:“道德生命”理念辨析

      生命本质是何?生命是同死亡和自然界无组织性的斗争,是争取确立智力圈的斗争,是精神战胜物质,是生命冲动的表现形式。而精神生命包括道德生命、政治生命、艺术生命等方面的内容。道德生命是什么?文章认为,道德生命乃精神生命之根本。[详细]

  • 问题与思考

    •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伦理诉求

      作为一种时间意义的现代性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标志着人类精神漫游的时间性结构。考察人类道德意识的历史过程时,我们会承认在那些被实在的社会结构变化所确定的部分之外,同时也有道德意识自身按照生命流动的方式前行的轨迹。考察道德及道德的教化时...[详细]

    • (周建平)·教学制度的道德困境及其反思

      当代教学中,教学道德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失落。这种失落受到相互关联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切实地追寻教学道德,需要仔细分析这些方面的因素,看哪些是能进行改变的。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和班级授课制上对当前我国教育制度的道德困境进行了描述...[详细]

    • (戴 曦)·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我国大陆,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几乎是处于萌芽的状态,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成熟的课程体系,我们应该对此课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尽快投入教育实践,使我国高校中不再有惨案发生,使大学生对生命不再漠视,而是都能对生命产生珍惜、尊重与敬畏的态度,并通过...[详细]

    • (刘 慧)·成为优质自己:生命道德教育的价值期望

      生命意义的寻找、发现与实现是每个个体生命的生存使命口“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不懈追求。生命的意义使我们即使在面对愧疚、痛苦、不公、表面的混乱和无法避免的死亡时,仍然能找到存在的理由。”从生命的视域看,“成为自己”是符合个体生命成...[详细]

  • 德育与信息时代

    • (高德胜)·学校时间观念的反思与批判

      学校教育既有自己的时间观念,又要向学生传递时间观念。那么,就有必要分析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时间观念及这种观念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后现代时间哲学为理论基础,从时间的功利化、为时间而牺牲人、时间对人的宰制、遗忘休闲等几个方面对当今学校教育所持的...[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