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与白城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科尔沁沙地东缘的通榆县塌拉盖遗址进行了考古复查,该遗址地表散见的陶器遗存器表纹饰以篦点纹、压印短线纹、菱格纹为主,亦有少量的锥刺纹、戳印圆窝纹、指甲纹等。通过将其与周邻地...[详细]
为了探讨中国家猪的起源,对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出土的10个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家猪遗骸进行了古DNA研究。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并测序了线粒体DNA控制区189bp序列,并进行了DNA数据分析。从不同时期的古代猪线粒体DNA序列上看,万发...[详细]
本文采用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的方法以水洞沟和南非晚期石器时代一些遗址发现的鸵鸟蛋皮串珠为例,对旧石器时代鸵鸟蛋皮串珠的染色过程、表面痕迹变化尝试进行复原,归纳和讨论模拟实验中不同埋藏环境染色痕迹中的特征及其变化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我国...[详细]
根据铜器的组合以及陶器和葬俗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将平洋墓葬的40座墓划分出三期,早期墓葬年代为战国早中期,中期墓葬年代约为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早期,晚期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来自长城地带冀北地区的玉皇庙文化因素是平洋墓葬早期的主要外来文化因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