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2006年第2期]

  • 冯契哲学研究

    • (李维武)·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冯契,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哲学史家。作为哲学史家,他的兴趣在于中国近代哲学历史的研究。从他的这些研究和著述中,我们可以体悟到关于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问题的把握;二是对19-20世纪中国...[详细]

    • (臧 宏)·论冯契的世界哲学思想

      本文对冯契的世界哲学思想作了比较全面、深入的探讨。共讲四个问题:一、世界哲学的涵义,认为世界哲学主要是指东西方不同民族哲学的沟通与合流。二、世界哲学的开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着世界哲学的开始。三、"智慧说"中的世界哲学思想,认为冯...[详细]

    • (朱义禄)·论冯契对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贡献——从哲学史定义说起

      冯契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对哲学史对象作了新的界说。他把哲学史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类的认识史,拓展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领域,摆脱了与阶级斗争相关的政治色彩,让中国哲学史走上了独立的理论研究的道路。[详细]

    • (许全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冯契的"智慧说"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详细]

  • 中国哲学

    •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

      金岳霖写于1930年的关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的《审查报告》指出:"所谓中国哲学史是中国哲学的史呢?还是在中国的哲学史呢?" 这一"金岳霖问题"把内在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现代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尖锐地提到学术界面前:中国哲学史作为独立的学科...[详细]

    • (张汝伦)·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讨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主要是看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讲这个问题。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有两个可能的含义:一、使传统哲学现代化;二、使中国哲学的研究现代化。前者表现为到底是"照着讲"还是"接着讲"的问题;后者表现为强调引进西方哲学的方...[详细]

    • (欧崇敬)·世界哲学视野中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存有学——一种存有论世界图像与构造的终极视野追寻

      存有学,作为形上学的一支,经过现象学派、存在主义者、解构主义者乃至东方的二十世纪中国、印度、日本哲学家的追寻里,哲学界开始有一个可能为存有学最终理论构画的可能。换言之,在关于未涉及生命存有境况一问题的"世界的图像与构造"被物理学界描绘之后...[详细]

    • (李景林)·哲学的教化与教化的哲学——论儒学精神的根本特制

      "教化"是儒学的一个核心观念。但儒家教化的形上学基础是理性人文主义的"哲理",而不是单纯信仰义的"教理"。儒学并未独创一套为其自身所专有的仪轨系统,它所据以施其教于社会生活的仪式系统,就是作为古代中国社会普泛生活样式的"礼乐"。它与一般宗教仪式...[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