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4日,北京大学任光宣教授去莫斯科郊外的别列杰尔金诺(俗称"作家村")拜访了俄罗斯作家协会前主席,俄罗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果戈理研究专家伊戈尔?佐洛图斯基(1930年生),与后者就俄罗斯文学诸问题进行广泛的交谈,现将谈话内容整理如下。[详细]
反乌托邦文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荒诞无稽、阴森可怖的世界。其目的在于警示人类,一旦理性超越客观规律,把意愿强加给历史,把空想作为现实目标执著追求,并忽视本应是最终的关怀对象的人类个体的时候,就必然导致某种非理性的"疯狂",乌托邦的美好就必然变...[详细]
20世纪70年代,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成为俄罗斯生态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家们以不同方式将大自然纳入人类伦理道德的保护圈内:阿斯塔菲耶夫在《鱼王》中将戕害自然等同于对女性的侵犯;艾特玛托夫在《白轮船》里把杀鹿阐释为弑母的罪孽;雷特海乌的《鲸...[详细]
神话来自于希腊语,指最远古的传说或故事。到了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神话获得了新的意义,由此产生了新神话。当时俄罗斯象征主义者为了扩大文学的视野和获得人的生活意义的艺术公式,创造了含有神话因素的新神话作品,从而使文学提升到了解决永恒和不可逾...[详细]
本文从三语角度分析认为小句是全译的中枢单位,建构了全译的小句类型体系,并对小句与全译的关系研究作一述评,文末提出了小句中枢说的研究对象。[详细]
人类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不仅仅是消极地充当交际的工具,而且常常会反过来积极地干预这一交际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手段和语言单位,由于长时期使用于某一特定的语言场合均可能获得某种功能色彩。本文试图通过语言符号语义结构内外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说...[详细]
汉语配价理论无论在语法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配价词典或基于配价理论的语义词典是该成果最重要的体现形式。本文将探讨汉语配价理论的主要思想,研究的主要问题,基于配价理论的现代汉语语义词典SKCC(Semantic Knowledge-base of C...[详细]
作为认知命题态度谓词,知悉类命题态度动词与意见类命题态度动词在语言学中有着相同的认知地位,但由于二者分属于不同的认知类型,它们的预设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而且即使是在知识和意见类命题态度动词内部,其预设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深入分析这些...[详细]
人文科学中最先开始关注"称名"现象的是哲学,随着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到来,在上世纪初,称名学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旨在揭示语言单位形成的内在机制。就实质而言,"称名"主要表现为自然语言符号(语词)与事物之间的一种称谓关系。本文试图从语言...[详细]
二十世纪末,俄罗斯经历了巨大变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立。俄罗斯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俄语,特别词汇领域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大量新词、新义成为国内外语言学者关注、研究的焦点。我国的俄语研究工作者在二十世纪末俄语词汇变化的研究...[详细]
俄语语言学研究中的"格"语法研究,既有继承于Ch. Fillmore的"深层格语法"研究,也有俄语作为屈折语自身所具有的"形态格"语法研究。为作区别,本文标题中的关键词为"'格'语法",而非"格语法"。受N. Chomsky的题元理论和Ch. Fillmore的格语法的影响,很多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