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篇章语法"定义为"篇章"与"语法"的结合,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小句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小句内部结构之影响,并将之定位于认知基础之上,与功能语法互通,然后透过语用,以达成交际、沟通之目的。在理论上,则应广纳各家学说,研究如下多种问题:时空关系...[详细]
本文从术语学理论出发,对本来是生物学术语的"进化"及其使用的泛化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特别指出,不同学科领域中使用的"进化",指称的是不同的概念,背后应该有不同的定义,分属不同的理论系统,因此应该视为同音异义的不同术语。在当今学科数量飞快增长...[详细]
晚清俄语教育始自京师同文馆。在同文馆的推动下,地方俄语教育在一些临近俄国的边疆地区发展起来。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颁布后,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俄语教育也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大学堂、高等学堂、中学堂不同程度开设俄语课程,俄语的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详细]
沉默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内容的符号。如果说声音是言说的能指的话,那么沉默就是零能指。内容与沉默的结合,就像是所指与零能指的结合。沉默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可以表达肯定、否定及其他意义。本文主要讨论沉默表达否定意义的情况。[详细]
本文通过对Thorndike-Barnhart教学词典体系的分析,着重说明了渐进性原则在教学词典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根据渐进性原则编纂教学词典体系是当今教学词典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详细]
瓦?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告别马焦拉》在苏联和俄罗斯的学术界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尚有研究的余地;本文通过对作品词意和文本的分析阐释,揭示了土地与家园主题在该小说中的建构方式;通过梳理拉斯普金的创作历程,描述了他的土地与家园主题的三部曲;家园...[详细]
"死"在索洛古勃的宗教神话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首先具有破坏和权力交替的象征意义;其次,索洛古勃心目中的"死"同"爱"一样,是追求自由、永恒与无限的手段,是创造新天地的工具。[详细]
传统的观点认为,俄国的小说是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在18世纪中期以前俄国没有自己的小说;本文从现代学界对小说的认识入手,把"四分法"的小说概念引入对俄国文学发展史的研究,把俄国小说的源头上溯到17世纪末。[详细]
当代俄罗斯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短篇小说以其体裁上特有的优势逐渐繁荣、兴盛。书写随笔小说、系列短篇,对联想和日常生活的关注是俄国当代短篇小说的主要发展趋势。传统写实小说、神秘隐喻小说、"严酷"自然小说和后现代小说代表了当代文学短篇小说的...[详细]
本文透过俄汉对比,揭示汉语"请求"类言语行为动词与对应的俄语完成体"просьба"类言语行为动词一样,区分为两类:a)仍然和对应动词一样表达意向言语行为;b)表达取效言语行为。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依据"просьба/请求"的语义界定,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