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 学术动态

  • 民族历史

    • (古永继)·秦汉时西南地区的外来移民及其在边疆开发中的作用和迁徙特点

      秦汉数百年间,西南地区步入自身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外来移民在边疆开发、疆域形成以及当地局势变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本文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对此时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西南地区的外来移民,及其在促使当地人口增长、支持郡县设置、引进先进技术、传...[详细]                        

    • (赵世林)·云南古代的"孕育仪式"及其在少数民族中的遗存

      本文根据晋宁石寨山发掘的一件"人物屋宇扣饰"青铜器,阐述了云南古代"孕育仪式"及其在少数民族中的遗存问题,指出孕育仪式作为一种正在演变和己近消逝的文化现象,包涵了农业民族的观念和相关的信仰。[详细]                        

    • (方 铁)·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

      南北方古代民族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方式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以前,南方民族地区大致经历汉族移民逐渐"夷化"的过程,少数民族自身也得到充实。明清时因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融合倾向改变为部分少数民族持续汉化,融合外来移民形成地方性汉族群体。北方民...[详细]                        

  • 民族文化

    • (毕 芳)·白族本主神话的特色——神祗的多元化与人性化探析

      白族本主神话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它与古希腊神话、中国汉族神话、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神话相比,有着自己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本主神祗的多元化与人性化。这也是本主神话中最具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内容。[详细]                        

    • (金少萍)·大理挖色白族服饰、刺绣村的保护与开发

      大理市洱海东岸的挖色村是白族聚居的村落,村民保持着浓郁的白族传统文化,特别是该地白族妇女的服饰及刺绣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该村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详细]                        

    • (王清华)·彝族典型服饰羊皮褂的社会文化价值

      羊皮褂是彝族众多服饰中,历史最为久远、也最为适用的一种服饰,其在彝族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御寒、装饰、社交等诸多社会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影响着彝族千百年来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详细]                        

    • (杨 福 泉)·略论东巴教的源与流

      本文对纳西族东巴教这种独特的原始宗教的源与流作了概要的分析,论述了它的源,即纳西族本土原始巫术及其礼仪、古羌人的原始宗教;此外分析了它的流,即本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民间文化等因素。作者认为东巴教是一种典型地反映了多元文化整合的...[详细]                        

  • 民族经济

    • (李 杰)·滇池流域社会运行机制与居民行为方式对滇池污染的影响及其对策

      滇池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大型淡水湖之一。滇池被严重污染,既有滇池生命周期接近后期以及平均深度较浅、自我净化能力较差等方面的原因,与人为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等)严重也有密切的关系。项目组调查和研究了滇池流域社会运行机制与居民行为方式...[详细]                        

    • (张贇)·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分析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与汉族地区相比,目前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效果都不甚理想,年均转移率不足10%。本文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背景出发,对阻碍云南民族地区...[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