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语言相对论的研究中倡导语言对思维的形成力作用时,一个至关重要问题是,我们谈论的语言和思维到底是什么。相关大脑神经科学至今尚未用直观实验数据向我们展示,语言和思维在人的大脑中到底以什么形式存在,怎样相互关联。因此,不仅语言相对论,关于语言和思维相关性的所有研究,现在都仍旧不过是假说。[详细]
俄罗斯“语言逻辑分析学派”从不同的逻辑推演视角解释和分析语言问题,以句子的意义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运用形式逻辑的思想和机制解释自然语言的表达方式,把句子的意义与构成句子的词的意义分隔开来,以此确定该语句在现实世界或者某些思维模式中与什么相一致...[详细]
在俄罗斯,运用统计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较多集中于诗歌格律、作家风格、作者甄别等研究领域。我国的俄罗斯文学计量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尝试将数据统计分析运用于诗歌研究,以俄罗斯国家语料库为数据采集来源,以词汇语义特征为检索入口...[详细]
动词概念隐喻的形成包含鲜明而独特的认知-逻辑概念模块和分类格式塔转换机制,那就是隐喻构式中动作本体和喻体的外延内涵传承关系,它同认知心理象似性一样,成为动词隐喻构建与认知运作的重要思想内核和语义逻辑基础。外延内涵传承透过动作特有的外延内涵关系内容组构(方式)在动作本体和喻体之间建立起动词隐喻概念化的经验关联互动和范畴跨接与心理完形转换关系...[详细]
作为完整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效行为研究长期被边缘化,得不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甚至将其排斥在语言学研究的视野之外,有时又把它与取效效果混为一谈。本文对取效行为的概念进行梳理,对其实质和内涵进行阐释和界定,并对取效行为的类型及其表达手段进行翔实的分析,以期从新的视角考察取效行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详细]
时间的运动既是一种不可逆的自然现象,又是一种随着人的意向而变的主观现象。时间只有在人的参与下才有意义。时间总是以某种物质的形式存留在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等层面,使语言在各层面都能体现从现在到曾在的时间运动...[详细]
本文主要介绍Е.В. Падучева对包含量词的句子中否定的研究。在包含量词的否定句中,当否定词位于动词谓语前时,否定可能解读为移位否定,也可能解读为整体否定。这不仅与否定词的位置有关,也与否定词的辖域有关,还与语境有关。[详细]
历经若干世纪的演变与发展,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日益明确,理论系统也日臻完善。迎合当代语言学新理论、新流派层出不穷的发展态势,黑龙江大学华劭教授集五十余载教学和科研成果出版专著《语言经纬》,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详细]
李锡胤先生是蜚声国内外的辞书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俄罗斯联邦国家奖“普希金奖章”获得者,首届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参加编写《大俄汉词典》《俄汉详解大词典》等多部词典,参加翻译苏联科学院《俄语语法》《苏联百科词典》《词的语法导论》等...[详细]
李锡胤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词典学家,在词典学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3个方面对李锡胤教授在词典学方面的建树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表达对先生的追思和怀念。[详细]
《伊戈尔出征记》译注本是李锡胤先生的重要翻译作品之一。结合该译注本的编写及李锡胤先生古代俄语方面的学术道路,可以对我国俄罗斯古代语言文字教学的发展过程有清晰的呈现...[详细]
政治话语数据库是指收集和整理政治话语的电子数据库,其中包括了政治话语的来源、时间、作者、内容、语言特点、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建立层级化政治话语数据库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大规模语言文化分析和深入的话语批评分析,从而揭示政治话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信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