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

  • 道德教育研究

    • (郑富兴)·自然、习俗与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现代思考是基于人的自然展开的。培养人的道德理性,滋润人的道德情感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的两大分支。现代道德教育实践由于教育国家化、学校化仍囿于习俗而展开。既定社会的整合需求和凝聚秩序成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基于人的自然的...[详细]

    • (戚万学,唐爱民)·相对主义道德教育思潮的困惑与澄明

      道德相对主义是影响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主潮,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波及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实践。它以标榜道德的相对性、个体性、差异性、境遇性,忌讳道德的权威性、规范性、确定性及标准的客观性,从而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它既革新了道德教育的...[详细]

    • (薛晓阳)·乡村伦理重建:农村教育的道德反思

      乡村伦理重建是教育担当弥补城市化后果责任的重要途径。在价值信仰上,乡村伦理重建不是教育的城市霸权,而是重建农民生活信仰的重要策略;在历史视域上,乡村伦理重建不仅重视教育的乡村使命,而且重视乡村伦理重建的现代意义;在目标建构上,乡村伦理重...[详细]

    • (傅淳华,杜时忠)·论当前师德教育的困境与超越——基于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反思

      由于无法深度契合教师道德学习阶段性特质的要求,当前的师德教育往往陷于困境之中,具体体现于师德教育目标、主体、方法等层面,而其缘由则可从当前人们的师德教育认识与实践两方面加以把握。因此,为超越困境,师德教育须全面重视教师道德学习的阶段性特...[详细]

    • (唐 励)·微媒体的道德教育价值:问题及实现路径

      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推进,微媒体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成为当前重要的道德教育载体,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意蕴。一方面,微媒体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互动性、裂变性和精准性有效契合了受教育者的多元性、交互性、发展性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主体...[详细]

    • (王楠)·现代社会的道德人格——论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本文尝试从人格的概念入手,来理解涂尔干道德教育的意图和实践,在涂尔干看来,现代社会危机的重要面向正是虚假的抽象理性和原子化个体对社会的疏离。但另一方面,试图抹消人格、强行赋予个人某种“整体性”,也会造成狂热和集权。只有调和人格和社会之间的张力...[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