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对肉身的保全,是现时代的精神,亦是现代时代的教育精神。英雄之所以被学校拒绝,根本在于学校对现时代教育精神的领会和实践。不过,现时代的教育精神是有问题的,它导致了人之本性——卓越或德性——的失落,导致了公民美德的丧失。今天的教育需要处...[详细]
反智主义是一种反对或怀疑理智、知识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态度或倾向。在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它主要表现为“泛工具化”、“泛兴趣化”、“泛情感化”等形式。其根源在于当代中国社会作为“专业社会”面临着知识权威的失落、作为“市场社会”导致了对实利的过...[详细]
个体化社会已经来临,其表现为人们从传统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得不独自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以从众的无意识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强制的个性趋同。承认有三种形式:情感关怀、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生活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详细]
美国教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倡导教育必须培养会关心人、爱人,并且可爱的人,被学术界称为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国内外关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从诺丁斯的“关心性”关系这个新的视角入手,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关心性”关...[详细]
政治价值本应是大学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当前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政治价值观却无法体现公民教育在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政治冷漠构成了大学生政治价值的核心,也折射出了大学公民教育的当代困境。重新审视政治及其价值,是正确理解公民教育内涵、促进...[详细]
教师平庸之恶是学校生活中的现实存在,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学校制度对教师平庸的制造和向功利的倾斜,这种倾斜无疑源自于学校制度在功利与道德的张力中的迷失。而为超越教师平庸之恶,则必须从制度变革入手,使之重拾道德本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