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脆弱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外在表现为各种风险的积聚状态。本文依据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的结构化特点,构建具有时效性的银行体系脆弱性核心测度指数,识别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运用平滑区制转移模型(STAR)研究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路...[详细]
美国房屋市场投机泡沫破裂引发的信用危机在各个领域各个国家与地区蔓延。从全球的金融恶化、信贷紧缩进而又影响实体经济,从而演变成经济危机。本文旨在研究与总结危机形成的机理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分析金融产品的创新形式与过度创新所积聚的金融风险。结...[详细]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2002—2007 年)中5 个行业的28 个子行业的1995 —2006 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积累、R&D 投资以及FDI 外溢效应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技术进步的影响。对于包含了人力资本积累、R&D 投资以及FDI 外溢效应的C-D ...[详细]
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描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相关关系。本文主要检验非对称价格调整所导致的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机制。如果价格调整在下降与上升阶段存在非对称性,那么在经验分析中就会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在不同区间具有不同的表示形式,为此我们运用...[详细]
合理的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是经济发展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投资变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并且这种关系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为探讨其动态关联关系,本文运用可变参数模型分析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对经...[详细]
经典汇率理论往往只能部分解释现实汇率变动,其原因在于这些理论或者忽视汇率问题中的国家决定过程,认为汇率单纯被市场决定;或者没有正确反映国家的目标。事实上特定的汇率制度安排必然会影响到各方的具体利益,汇率变动将产生国际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效应...[详细]
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导火线的国际金融危机,目前各方研究表明对我国直接影响是相对有限的:中国官方储备及商业银行投资的美元资产在本轮危机中暴露于风险中,总体而言投资损失有限,不会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产生较大冲击,但是全球经济衰退已在所难免,对...[详细]
本文利用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隔夜数据,应用Markov 局面转移模型与线性回归模型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HIBOR 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低波动”、“中波动”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