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起来的,生活建构的结果,外...[详细]
以古希腊三哲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是以自然目的论为依据,以自然人为基础,以理性为致知路径,以灵魂的美善为基本内容,以好人与好公民的统一为基本目标的。伴随现代教育发生,经验主义取代传统的理性主义作为致知路径,自然祛魅,自然人基础转向社会人基础...[详细]
文章以香港为案例,探讨政治化和非政治化公民教育的争论,以及支持两种不同取向的公民教育的政治及文化因素,尝试整合两方的特点,提出响应公民全面发展之公民教育。认为政治化和非政治化公民教育的二分概念过于简单,不能面向21世纪的公民教育,政治和道...[详细]
冷战后,国际冲突仍然不断,文明冲突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促进不同文明与文化间的对话成为必然的要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寻求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间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达成文明与文化对话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教科文...[详细]
道德价值是人们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是否具有道德意义的标准。社会道德价值是被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的道德价值,源于一定的文化或民族范畴。类道德价值是人类的底线道德价值。类道德价值既有其存在的特殊性和时代性,也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前者指各个...[详细]
从哲学的角度看,生活德育不是极端的提法;从教育学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论并没有否定学校德育的作用;从德育学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论没有违背青少年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从政治的角度看,生活德育论者并未试图摆脱政治的影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