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

道德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

  • 德育理论研究

    • (刘晓东)·论儿童道德教育的底线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位的社会,鲁迅发现这种崇尚“道德”的社会却在“吃人”,以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道德教育理论中一切以儿童为工具的那些漂亮口号是有待检视的。避免破坏儿童的生活应当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底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中国社会...[详细]

    • (余维武)·从“公私领域相分离”谈我国当前的道德教育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当中,既不可以把道德教育局限在公德领域,也不可对学生私人生活所应该具有的德性完全不予关注。在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领域相区分的情况下,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道德规则应明确要求公民自觉遵守,而个人美德只能够提倡,即“公德要...[详细]

    • (赵志毅)·“德目主义”德育哲学引论

      “德目主义”主张将人类的美德形成具体的条目,在教育过程中把这些条目灌输给受教育者,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德目主义”划分为不同的学派,有的强调以权威的言语作为衡量道德与否的标准;有的主张以自然作为道德判断的评价依据;有的把追求幸福作为衡量道德...[详细]

  • 德育课程研究

    • (马多秀)·论隐蔽课程的德育意蕴

      隐蔽课程是相对显著课程而言的,是以潜在形式存在的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隐蔽课程就是隐蔽德育课程。道德教育必须关注隐蔽课程,充分发挥隐蔽课程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详细]

  • 德育模式研究

    • (严从根)·协商对话式德育的时代意蕴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协商对话”俨然成为现今德育改革领域中的热门话题。成为热门话题的“协商对话”有其特定的时代意蕴:它是德育改革的一个新视点,批判传统德育的一个新概念,构建现代德育的一个新视角,影响德育未来走向的一个新愿景。[详细]

    • (胡金木)·规范与自由:关怀生命的道德教育

      人是一种充满紧张关系的双重生命体,时刻处于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伦理纠缠之中,他们需要道德规范来守护生命的自由发展。但在规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道德规范获得了绝对化的权威地位,道德教育充满了精神生命对自然生命的蔑视与压制...[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