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世纪初铁路修通之后,呼伦贝尔被连接到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这无疑刺激和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当然,当时的商业贸易受到国内外重重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局限性。这篇论文将重点讨论20世纪初期的呼伦贝尔输出入贸易概况。[详细]
苏木丁数是构成扎萨克苏木的基本单位,丁数的增减关乎着旗制的兴衰。经过二百多年的社会变迁,喀喇沁三旗苏木丁数与清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苏木定额丁数不足问题。本文主要依据喀喇沁三旗扎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和理藩院满、蒙文题本,对苏木丁数进行...[详细]
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同全国的其他地区一样在社会各领域发生了重要的社会变革。本文试通过考察绥远蒙旗和内蒙畜牧业集体化,来分析蒙古族土地所有制度、生产方式、经营形式的变化与国民统合。[详细]
《羊年契约文书》是黑城出土的14世纪蒙古文文书。该文书第一行写有《羊儿年正月初五》,据其内容,应该是一件民间交往的契约文书。因此,本人把这份文书暂定名为《羊年契约文书》。中国古代一般用“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循环,但该《羊年契约文书》只记...[详细]
光绪元年(1875),清朝决议收复新疆,左宗棠作为清朝奉命的钦差大臣,通过打通北路粮道等办法来解决西进军队的粮食难题。该论文主要探讨1875—1876年间北路军粮采运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包括西进军队的布署,北路采运局的设置、北路军粮采运路线等具体情况。[详细]
三多是清末年间八旗蒙古文人,著名的蒙古族汉文诗人。其汉文著述有《可园诗钞》、《可园诗钞外集》、《粉云庵词》、《可园文钞》、《柳营诗传》、《消寒诗存》等。《可园诗钞》是三多的重要诗集。《可园诗抄》中的诗反映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惨痛局面,还描...[详细]
本文主要探讨了蒙古族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巴•格日勒图的主要学术活动之一搜集整理史料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笔者认为他的搜集整理史料学术活动可分为“不自觉”和“自觉”两个时期,通过开拓性与建立性的两个阶段,最终他初步证明了中国文学理论平台上...[详细]
本论文中通过对藏文版和蒙古文版《圣光大游戏大乘经》进行校勘、对比研究,归纳出了该文献的翻译特征。文献中出现的人名和地名的翻译由梵语借词代替藏语借词、文献中充分体现了藏族诗歌嵌字诗的特点、文献中利用表示程度副词以突出所描写的事物和行为的程...[详细]
本文运用结构分析法对蒙古语的《ayil》一词的结构以及在各语族语言里表达的意义等因素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并确定其词根为《ai \ ay》,在此基础上确定蒙古语里的《ayil》一词是蒙古语固有词,而在突厥语族语言里的《aile》是在早期从蒙古语里借入到突厥语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