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动词同人的身体经验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它所具有的显著“具身性”或“具身感”在语言词汇体系中投射和生发出极为丰富的认知隐喻意义,形成包纳范围极广的触觉动词喻义网络。本文一方面将对俄语触觉动词喻义进行次范畴语义分析和梳理,另一方面将对这...[详细]
本文以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义素分析理论为依据,分析“赞叹”等动词的义素组成,说明它们的语义特点、句法特点以及它们与否定词搭配的情况。[详细]
心智哲学原则“感受质”与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认知结合性研究十分匮乏。本文借助属性中的心理属性感受质作为哲学指导,以言外转喻“加强联想”属性模型为具体的操作和解读模式,全面分析了二者在话语解读中的认知联结性。提出感受质是属性模式的操作本质纲...[详细]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飞速变化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同步反映到了语言中。本文聚焦现代俄语中颜色词爆炸式增长的现象,从多角度剖析这些颜色词,并逆向推断俄罗斯民族思维特点及其语言世界图景的变化。研究发现,俄语中非基本颜色词...[详细]
指示作为一类特殊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指示词来明确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角度来看,指示涉及有无标记性、与参照点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借助于标记理论和意象图示对人称指示和社会指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空间概念和结构的隐喻化是人们理...[详细]
随着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态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新兴语言学流派的兴起,词典学从研究静态孤立的词转向研究词的动态语义模式,从“形式中心”转向“语义中心”,从使用某一语言学理论转向集多种学派理论为一体的整合研究。本文拟以新时...[详细]
词典史是词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9世纪是俄国词典编纂繁荣发展的的重要时期。本文对这一时期出版的《教会斯拉夫语和俄语词典》的编纂背景和词典主要特征进行概要的介绍,以反映这一时期俄国词典编纂的情况。[详细]
作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洛谢夫的理论探索和著述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体现出宏大的人文精神、开阔的文化视野和科学的思考方法的融合,其著作在哲学、美学、符号学等不同的领域堪称经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创作历程艰辛,命运多舛,洛谢...[详细]
随着实践中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就民族性格问题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民族性格成为心理学、民族学、文化学、国别学等各个不同学科的研究对象。有人从宗教的角度切入,分析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成因;有人把历史当做解开俄罗斯民族性格之谜的一把钥匙;...[详细]
方法论即关于方法的理论与学说。全译方法是全译的必备要素,全译方法论研究全译实践方法体系,是从普遍意义上对全译方法的概括。本文针对《全译方法论》一书中的理论观点,从几何学之点、线、面、体四个维度评析全译方法体系的构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