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是违约选择权的当事人定价,其性质是当事人约定的违约价格。法定违约救济措施性质为法定违约价格,违约金为当事人约定的违约价格,两者意在向违约方施加成本以促进效率合同行为。选择权合同可以为当事人提供效率激励,有助于实现合同福利最大化目标...[详细]
道德解释一直试图掌握大众话语的主导权,并以各种方式对法律解释施加影响。道德解释贯穿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的发展过程,极力将整个事件用道德话语加以包装。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事件中的道德解释对象的重新梳理发现,无论是见义勇为、见危...[详细]
后苏联时代的法律输送有其固有的多个层面的运作逻辑,这直接影响着法律输送的成效。“仓促移植综合症”乃是西方国家对后苏联国家提供早期法律援助存在诸多问题的集中体现。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西方国家对这类国家进行法律援助的方式近来渐趋呈现三类引...[详细]
跨国企业集团是由在各国成立的不同法律实体以某种形式的控制权或所有权相互连结而形成的经济组织。在欧盟破产法中,跨国企业集团破产管辖权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基于债务人“主要利益中心地”的管辖;二是基于债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管辖。在行使跨国...[详细]
DSB裁决在当事国国内法律体系中的效力如何认定,直接关系到裁决的影响力与执行力。美国国内法律规定,DSB裁决本身不具有直接适用性。DSB裁决对国内法律产生影响的唯一渠道,是通过立法程序写入国内立法。法院在做出判决时可以考虑DSB裁决的逻辑,但DSB裁决...[详细]
冲突与冲突的解决自古就是人类社会所面对的一项深刻主题,综观人类历史,冲突解决大抵经历了一个从私力到公力的过程。复仇是几乎所有初民社会都曾广泛使用的纠纷解决手段,这也成为最早的纠纷解决的私力救济方式。在复仇的历史中,从毫无规则的杀戮到逐渐...[详细]
现实司法实践中,法院面对外部不正当干预,往往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压力转移。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中国当下司法场域中各种权力合力作用的结果,它既是法院的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策略,一种嵌在政治和权力复杂网络之中的挣扎,往往是一种官僚之间采用的斗争方式,...[详细]
疑罪,一直是刑事司法中的棘手问题。即便最完美的刑事司法程序也不能避免疑罪的出现,但一国对疑罪案件处理的态度却反映了该国法治化水平以及人权保障水平的高低。我国宪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中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但该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却不断被异化,出...[详细]
佘祥林冤案的产生原因既不是教条主义所宣称的法律程序没有得到遵守,也不是泛道德化话语所指称的一系列机关办案人员缺乏正义感和同情心。冤案的产生,在制度环境上源于当时中国司法的政法传统和治理化特征,在社会条件上源于我们缺乏足够的财政力量保障新...[详细]
本文通过对一起日常生活中的微小事件即发生在里村的偷鸡纠纷的“深描”与“凝视”,运用“主位研究方法”分析偷鸡纠纷在里村社会背景下的解决方式、过程及其内在逻辑,通过对其过程分析和理论意蕴的解读,展现出乡村自生秩序究竟是如何生成的。最后指出,...[详细]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由检察院及非政府组织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然而,在实践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由行政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这类公益诉讼实际上已经涉及公益诉讼中各种重要的理论和法律适用问题,很有现实意义。广州...[详细]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确定应依据民事诉权理论,重点在于应使实体权利能够得到司法的保护,并且使诉权能够得到合法、有序的行使。本文认为,实体权利义务主体行使相应的诉权是首要的、通常的诉权行使方式,在实体权利义务主体不适合行使诉权的情况下...[详细]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具有正当性、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本文在考察国内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以及域外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础上挖掘其中的成功经验,进而对如何在我国构建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具体的设想,包括起诉前案件的...[详细]
中国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实质是社会矛盾的自然折射,而国家基本制度的正当性有助于为个体行为提供指引,并为社会纠纷的解决提供母体性价值。在法治理念下,公民社会是政治国家存在的基础,私权利是公权力的来源和运作目的。水环境公益诉讼是为公民社会保护水...[详细]
以宗教改革为标志,欧洲在十六世纪经历了其古今精神上的一次巨大断裂,导致了上百年的混乱和无序。欧洲政治秩序必须被重建,但这个新秩序必须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基础。霍布斯在十七世纪中期对这一历史性要求作出了深刻回应,其“自然状态”学说即是为新秩...[详细]
自从梅因提出“从身分到契约”这个“公式”以来,它已经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巨大声望,《古代法》本身也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跨学科的一部经典。然而二十世纪以来,围绕这一论断也产生了诸多疑问和争议,对其发出的全面否定和讨伐之声也所在多有。本文通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