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在线期刊 >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2005年第3期]

  • 政治哲学

    • (顾红亮)·贺麟的儒家思想现代性话语

      贺麟提出儒家思想的新开展问题。这一问题可以解读为儒家思想的现代性开展的可能性问题。我们从是否可能、为何可能和如何可能三个问题入手考察贺麟的解题思路:从儒家道德的批判、非儒思想的提倡和西方文化的引进三方面回答了是否可能问题;从文化的体用之...[详细]

    • (许纪霖)·两个美国与政治自由主义的困境

      理性的美国,情感的美国。这是两个美国,也是同一个美国,分别体现了美国精神的两个侧面。这是美国有活力之处,也是麻烦之处。搞得好,理性与信仰、精英与草根,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平衡的互补;搞得不好,冲突频频,威胁国家的社会道德整合。自由主义如...[详细]

    • (杨国荣)·形上视域中的自由

      作为一个历史过程,自由的追求既涉及对象世界,也关联着人自身,对象世界的存在与人自身之"在"、人与世界关系的肯定性与否定性、实然与应然在走向自由的过程中相即而非相分。作为自由的主体,人更多地体现了整体的品格;自由与自因、作为整体的"我"与行为...[详细]

  • 历史社会学

    • (卡斯特)·比较视野中的全球化与社会变迁

      对于全球化的状况及其后果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的事实性材料的细致分析,把全球化的讨论推向更加坚实的平台。全球化是一个全球信息系统化的过程,它的实现是必须依赖一个以新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社会。[详细]

    • (王笛)·20世纪初茶馆与中国城市社会生活

      城市改良精英对大众文化的认识较政府更全面和深刻,因此他们在对待茶馆问题上与政府持不同的态度。如果说政府以控制和打击为主要手段,那么精英虽然也批评茶馆的弊病但亦深知其社会功能,所以他们不赞成政府的激进改革,这可能也是为何政府的行动总难以奏...[详细]

  • 政治学

    • (查尔斯?泰勒 刘擎 译)·关于人权非强制性共识的条件

      只有在西方我们重获对我们自身历史的更为适当的看法,我们才能学着更好地理解与我们的发展相交织的精神观念,因此才能准备去同情地理解其他人走向趋同目标的精神途径。与许多人的想法相反,世界共识将不会一直通过对传统的遗弃或否认来达成,而是通过不同...[详细]

    • (钱永祥)·民粹政治、选举政治与公民政治

      在政治里面,永远要面对两件事情。一个是现状如何,一个是可能性如何。一定要有份现实主义,一定要有份理想主义,一定要有份实用主义,一定要有份乌托邦理念。如果只关注现状而不关注可能性,那么政治就不会向前发展,也不可能对现状发展出批判。最后就会...[详细]

  • 文化研究

    • (赵鼎新)·解释传统与解读传统

      问题不在于必须在解释传统与解读传统之间做一个选择(即使前者在方法论上更加有保障),而在于在我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尽量地克服"理论短视"和"方法固执",而充分地认识到解释传统与解读传统两者各有优劣,在进行一项具体的研究时我们要做的是扬长...[详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