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大学半个多世纪来对外俄语教学的集体经验凝聚成一种新的功能交际语言学教学法语言模式,在其框架下创立了以对外俄语教学为目的大学派俄语功能交际语法,其中一些理念值得我国在俄语语法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学习和借鉴。[详细]
标题借用先例现象的方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照搬,二是变动,即完全借用和部分借用。最常见的是部分借用,主要有成分替换、成分截短、成分添加、成分错合、成分省略、成分易位、解释成语、混合型以及格式借用等。借用先例现象有利于表达...[详细]
语言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中外学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界定。其中,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语言工具论,即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工具是语言的一种功能,但语言不仅仅是工具。以工具界定语言,遮蔽了语言的本质,割断了语言与人、语言与民族...[详细]
动词是句子的中心、重心。动词的分类直接关系到句子结构关系、语义关系的分析和句子格局的确立。以往主要从体的角度研究动词的类别,关注的是某一类别动词的词汇意义和体范畴。本文利用Ю.Д. Апресян提出的谓词的基础分类,借助谓词的分析释文及其...[详细]
俄汉阐释动词在语义层面有着相同的语义结构:指向世界的谓词P和说话人对P进行评价的谓词R。这种一致性决定了俄汉阐释动词有着一些相似的句法行为。但由于俄汉语言自身的差异,俄汉阐释动词又存有一些句法差异。对比分析俄汉阐释动词,对于正确构建俄汉语言...[详细]
语料库语言学的蓬勃发展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本文借助俄语国家语料库,通过对同义词在不同语域、不同时期的频次进行统计,揭示其词频分布差异;通过对同义词搭配关系提取、分析,揭示其语义韵差异。研究表明,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传统的定性分...[详细]
契诃夫笔下的人物表现出对生活的怕。这种对生活的“怕”往往来自在多个方面:专制的高压、大众的蒙昧、生活的庸俗化、对新生活方式的惊恐,以及疾病所带来的死亡威胁等。这种对生活的怕不但揭示了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与压抑,而且怕的无所不在也造成了读者...[详细]
俄罗斯19世纪经典作家普希金与莱蒙托夫无疑首先是被冠以伟大诗人头衔的。但两位作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的创作都涉猎了广泛的体裁,并且都留下了经典之作。其中,戏剧创作是两位作家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他们戏剧创作的最初动机、戏剧艺术美学追求...[详细]
在创作中,纳博科夫把游戏和文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追求语言的游戏效果。作家早期的中篇小说《眼睛》的创作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作品以追踪斯穆罗夫为主线展开,最后以一对形象的重合而告终。从“我”和他人两个角度对斯穆罗夫这一形象进行追踪,可以...[详细]
概念的研究目的在于阐释其结构语义的特性,概念的语义结构包含概念架构(концептуальная структура)、认知模式(когнитивная модель)和语言意象(языковая схема)。借由分析概念架构能突显物体或现象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