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在蒙古语使用情况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后得到的初步结果,我们发现了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文针对蒙古语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与思路,供有关部门参考。[详细]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契丹小字原字的性质:(一)从其表达汉语借词方面看,它把汉字声韵学上的“声”和“韵”的概念,进行了“字形化”或“字母化”。把“声”以辅音字母表示,把“韵”以元音字母和以元音为主的音节字母来表示。这是中国文字学方面的伟大创...[详细]
本文以青年诗人瓦•赛音朝克图《献给母亲》诗为例 探究了蒙古族当代诗歌中的民间文学资源。认为民间文学对当代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诗歌形式、体系、韵律逐步转为诗歌思想、意义、情感,进而融入到诗歌本身。[详细]
巴尔虎?布里亚特民间文学文化涵义极为深刻的,民间文学研究不能不顾这些因素。在蒙古族早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字还没出现,各种知识体系还没被严格界定时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总在担当着承载和传播传统知识和生存理念的重要任务。因此,民间文学是范围广泛,内...[详细]
元、明、清三代,蒙古族汉文作家队伍逐渐强大,创作出了体裁多样、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其中,诗歌始终占居主要地位,表现了蒙古作家汉文创作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究其发展状况,元、明、清三代,各有其特点。[详细]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内蒙古知识分子作家的现代化想象。随着内蒙古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知识分子作家对现代化流露出了从肯定到否定,从否定到妥协的态度。其合埋性来自于内蒙古社会体制和文化结构。[详细]
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旗复员活动,是一些持不同政治立场的蒙古族人士为维护蒙旗的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国民党出于统治内蒙古的需要,由阻挠改变为加以利用。在内战局势急剧变化的形势下,蒙旗复员活动最终归于失败。[详细]
尤其是在近些年,内蒙古这片土地上已很少能够见到狼的踪影了。蒙古牧区曾经的狩猎,捕狼的传统习俗也随之在消亡。本稿以民族志的形式主要记述尼玛老人对阿鲁科尔沁地区捕狼的回忆,随之展现并介绍了蒙古地区传统的捕狼过程及方法。在狩猎捕狼这一动态过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