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外部行政合同是根据合同主体地位的不平等性和内容实质上的公法性来命名的。本文研究了环境保护外部行政合同的概念、分类和实质,环境保护外部行政合同的内容,环境保护外部行政合同的效力,环境保护外部行政合同法律责任的产生 等问题。[详细]
生态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受到刑法的规制。各国虽没有设置专门的危害生态安全的犯罪,但都有关于保护生态安全的刑事规范,我国亦如是。我国生态安全问题严峻,刑法对之的保护还存在诸多...[详细]
本文从环境法学的目的、任务及其研究对象之特殊性出发,论述环境法学之主要的独特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方法体系。[详细]
环境法律体系和环境立法体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环境法的客观内部结构,后者是指环境法律规范存在的外部表现形式的系统化结构;前者是环境法律规范的总和,后者是环境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规范性环境法律文件的总和;前者的最小结构成分是环境法律...[详细]
《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修改确立了新的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的战略思路,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五个转变。这一思路和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将以流域环境功能区划、流域规...[详细]
我国环境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并重,更加重视并发展预防为主原则,从单项污染物的点源控制转变为的区域综合防治,从以末端治理为重点转变为对生产全过程实行控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详细]
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鲜有人去探究其实质含义。本文从公共行政和法律视角对其应有之义进行解释,认为这一规定是在环境行政中确立全新的服务行政理念的法律基础,也是进一步确定政府环境法律职责和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详细]
贸易与环境作为日益被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组织WTO的重视。本文以贸易与环境的关系为中心,阐述了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措施(TREMs)的概念以及在WTO法律框架下TREMs的现有规定及其立法展望。[详细]
流域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流域管理取得了长足进展,在促进流域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将分别对国内外流域管理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将就三峡库区如何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立法经验进行流域管理做系统的阐述。[详细]
在20世纪60~70年代,多数国家把环境法制工作的重点放在立法上,且只有美、日等少数国家环境法的权威较大,在环境执法和环境诉讼方面更是如此。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环境法常常给人一种"软法"的印象,环保部门、法院等执法机关对环境法的实施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