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术研讨会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智库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共同承办。会议旨在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探讨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郑水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主任臧峰宇主持开幕式。
郑水泉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战略部署,既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高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当文化使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他表示,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高校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的深入交流,进一步凝聚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认同,推动构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共识、学术共识与实践共识,在文明传承、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领域贡献教育智慧、学术力量和时代担当。
张志强表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哲学内涵研究的重要使命,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同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上午第一阶段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郭湛表示,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可以围绕文化观、思想创新与文化建设的伟大使命展开;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从中华诗词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原创贡献;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杨金海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其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哲学、民族复兴、人类文明三个层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从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创新成果;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首席专家郭凤海阐发了对“两个结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和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韩骁主持。
在上午第二阶段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教授郝立新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在于回答“是什么、如何理解与构建”这一根本问题;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代尧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了探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贺亚兰表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的根本指引,以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等保障机制为核心,凝聚文化长效发展合力,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副校长袁吉富表示,应从全面的视角认识广义维度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翁贺凯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孙晓莉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时对文化的关注体现五维关照,即民族、国家、社会、政党、世界维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奎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角度,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价值旨归。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毕明阳主持。
在下午第一阶段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提出,应当高度重视和关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描述性术语向独立理论范畴的升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董振华表示,坚守中华文明根脉与马克思主义魂脉,这一守正创新的路径彰显了中国道路与文化的主体性,为人类文明演进提供了全新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提出,“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是人类两大文明精华的汇聚与升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生平表示,文化主体性并非孤立的实体,而是在社会关系中生成的、兼具受动与能动的力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唐爱军认为,可以聚焦于中华文明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创新进行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黄志军主持。
在下午第二阶段研讨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沈湘平表示,发展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在于构建当代中国强大的文化自我;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友文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指导性和哲学性,其核心可概括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和文化使命三大论域;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英围绕河北省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实践作了分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震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室进行有组织科研的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陈广思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课程建设情况。《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严政主持。
臧峰宇在总结中表示,深刻理解“两个结合”内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要运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方法,破解“古今中西之争”;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将与学界同仁加强合作,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交流深入,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与会专家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原创性贡献到实践路径展开深入讨论,有效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研究力量协同创新,探究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要义。